[发明专利]一种外星轮的锻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9686.1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5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洲;张俊俊;林象;王欢;陈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特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5/06;B21J5/08;B21J13/02;B21K1/30;B21K29/00;C21D9/34;B23P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星 锻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星轮的锻造工艺,涉及锻造工艺技术领域,其下料、加热、成型、热校正以及分段冷却和热处理,在热处理之后对锻件的表面进行清理抛丸处理,接着将锻件放置于摩擦压力机的校正模中进行冷校正,最后通过游标卡尺对完成的产品进行检验。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锻件的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星轮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外星轮是汽车传动轴的主要受力部件,工作情况极其复杂,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车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承受着扭转和弯曲的复杂应力及产生的附加应力等,要求外星轮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
现有的,公告号为CN10298995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外星轮锻造工艺,包括的步骤有锯切下料工序、中频感应加热工序,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工序后还接着包括有头部和入口处镦粗工序、复合挤压预锻工序、复合挤压终锻工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外星轮进行锻造之后,锻件未完全冷却成形,还需要从模锻中取出进行热处理和抛丸等工序,在各生产工序及运送过程中,锻件会产生弯曲或扭转变形,会导致锻件的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星轮的锻造工艺,其能够提高锻件的质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外星轮的锻造工艺,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S1、下料,通过剪断机将原坯切割成所需长度的坯料;
S2、加热,将坯料加热到始锻温度,且始锻温度为1100-1150℃,坯料加热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并保持加热时间为10min;
S3、成型,主要包括镦粗去氧化皮阶段、热挤压成形阶段、终锻成形阶段和热切边阶段,通过单点压力机对坯料进行锻造加工成锻件,所述单点压力机上设置有锻造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将坯料置于单点压力机的凹模的模膛内,在单点压力机上的凸模的冲击力下使得坯料产生塑性流动,在模膛的限制下,使得坯料充满模膛获得与锻造模具形状相同的锻件,再切边锻件表面所剩下的毛刺;
S4、热校正,将锻件在热态下置于摩擦压力机上的校正模中校正;
S5、分段冷却,对锻造后的工件进行分段冷却处理;
S6、热处理,对锻件进行正火处理;
S7、清理抛丸,通过履带式抛丸机对锻件的表面进行清理;
S8、冷校正,在摩擦压力机上的校正模中进行校正;
S9、检验,对加工好的锻件进行检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频感应加热炉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氧化脱炭少、节省材料与锻模成本。将锻造的温度设置在1100-1150℃之间,能够在提高坯料的塑性情况下,使得坯料不易产生过热的缺陷。在进行锻造之前,首先通过镦粗去除坯料表面的氧化皮,使得在锻造时氧化皮不易粘附在锻件的表面,提高了锻件的质量,同时也减小了对锻造模具的磨损。添加了热校正的工序,对锻件进行校正,避免锻件在各生产工序及运送过程中,锻件会产生弯曲或扭转变形,使得锻件的形状和精度更高。直接进行雾冷,容易导致锻件表面内外受热不均,容易产生开裂的现象。分段冷却能够减少对锻件进行降温时,内外温度不均匀而造成内应力,减少锻件表面产生裂纹的现象。正火是使得金属晶粒细化,改善其力学性能。正火后对锻件表面进行抛丸清理,提高了锻件表面的质量。为了避免锻件在切边冲孔以及抛丸过程中产生变形,提高锻件的塑性,防止产生裂纹,采用冷校正对锻件校正处理,进一步提高锻件的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S5步骤中,包括S501、对锻件通过风机进行风冷6-7min,完成初步冷却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特锻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特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9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