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用的观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2061.2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容 |
主分类号: | A61B3/00 | 分类号: | A6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眼科 检查 观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用的观察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部后端两侧焊接有一组立柱,且立柱的顶部和上端共同套接有一组搭杆,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中部且位于一组立柱的前侧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箱,且连接箱的前端连接有观察镜主体,所述观察镜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组目镜,所述连接箱的后端连接有对接框。本申请主要解决问题是现有装置在检查眼睛时,需要患者睁开眼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但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患者由于面部肌肉发育不全或者不配合很难长时间睁开眼睛,因此本装置设置两个撑片,表面贴合硅胶用于防止刮伤,撑片通过螺杆带动上下移动,从而在接触眼皮时可以带动眼皮翻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用的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属于近视弱视发病人数第一大国,据资料统计,我国大学的近视发病率75%,高中也达到65%,中学和小学也达到40-45%之间,预防此类疾病刻不容缓,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类的眼睛近距离用眼使用幅度越来越大,这也导致近视人群急剧增加,因此需要对眼睛及性能定期的检查,以防止眼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目前,针对眼科患者进行检查时,一般是通过直接的方式予以进行,通过手电筒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病人在进行检查时眼睛需要一直睁开,成年人检查时还能够自控,小孩子在检查时则需要医生用手撑开,单手操作不便于有效快速的检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用的观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用的观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用的观察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部后端两侧焊接有一组立柱,且立柱的顶部和上端共同套接有一组搭杆,所述底盘的上表面中部且位于一组所述立柱的前侧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箱,且连接箱的前端连接有观察镜主体,所述观察镜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组目镜,所述连接箱的后端连接有对接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接框内设置有一组上撑片,所述上撑片的下方设置有一组下撑片,且一组所述上撑片和一组所述下撑片之间均连接有连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撑片的前侧贴合有第一硅胶片,且下撑片的前端贴合有第二硅胶片,所述上撑片和下撑片的外侧均熔接有螺套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套片上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中心处套接有第一锥齿轮,且螺杆以第一锥齿轮为原点呈相反方向刻蚀有螺纹,两组所述螺套片分别套接在螺杆相反方向刻蚀的螺纹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的外侧圆心出连接有第二旋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箱的内部且靠近观察镜主体的一侧销连接有缝隙灯,且缝隙灯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旋杆,所述连接箱的顶部焊接有螺纹套,且第一旋杆套接在螺纹套内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且位于缝隙灯的斜对面设置有第二折射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观察镜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折射片,且第一折射片和第二折射片水平,所述目镜的底端延长线和第二折射片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主要解决问题是现有装置在检查眼睛时,需要患者睁开眼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但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患者由于面部肌肉发育不全或者不配合很难长时间睁开眼睛,因此本装置设置两个撑片,表面贴合硅胶用于防止刮伤,撑片通过螺杆带动上下移动,从而在接触眼皮时可以带动眼皮翻开,螺杆上套接锥齿轮,通过旋杆带动另一个锥齿轮转动从而使螺杆上的锥齿轮转动,当螺杆上的锥齿轮转动时带动螺杆转动,而螺杆上的螺纹呈相对刻蚀,这样两个撑片相对运动完成开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容,未经杨建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