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颈前路小关节绞锁撑开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3867.5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4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郭英俊;洪瑛;王晓斐;邓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90/00;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李佳龙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路 关节 撑开 复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经颈前路小关节绞锁撑开复位装置,包括复位组件、锁定组件;复位组件包括手持部,两个手持部的中部铰接,手持部底端设有第一调节筒,第一调节筒转动连手持部,第一调节筒套设于撑开杆顶部外周,撑开杆底端固连椎间撑开板,撑开杆底部贯穿锥体前缘压板,撑开杆与锥体前缘压板螺纹连接;锁定组件包括前路钢板、椎间隙钢板,前路钢板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固连的头部钢板、伸缩套杆、尾部钢板。本发明将椎体的撑开和提拉两个过程糅合在一个装置中,操作时较为简单,同时使得前路的固定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颈前路小关节绞锁撑开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外伤所致的颈椎关节突关节绞锁十分常见,如图1所示,正常的关节突关节关系应如绿色箭头所指的位置,关节突关节绞锁则表现为红色箭头所指的位置。对于此类患者,如果仅仅是关节突关节绞锁而并不伴有椎间盘的损伤和神经压迫,可单纯从后路进行绞锁小关节的复位即可;但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患者都会因椎体错位而导致椎间盘损伤和颈脊髓或颈神经根的压迫,且颈椎的前中柱多有不稳,对于这种病患,我们以往需要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在解除小关节绞锁的前提下,从前路对损伤的椎间盘进行切除并进行融合内固定。这样一来,患者需要进行同期的两次手术,损伤较大,花费较多,住院时间也相对延长。
现有的复位系统,无论是借助Caspar撑开器还是其他的复位系统,都是借助椎体螺钉进行撑开,因而其撑开的着力主要位于椎体的前中部,而非最重要的椎体后部,这样的撑开方式往往会造成螺钉对椎体的切割,且不能保证是平行撑开,使用起来不够灵活;同时其撑开过程难以定量其撑开高度,因而容易因过度撑开而导致软组织的损伤,如小静脉的撕裂等,引起软组织的肿胀;
现有的复位系统,由于都是借助椎体螺钉,所以均为居中位撑开,也就是说其撑开的着力点在上下椎体的正中线,左右撑开程度对称,换而言之即无法对左侧、右侧或双侧关节突关节绞锁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别撑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经颈前路小关节绞锁撑开复位装置,椎体的撑开和提拉两个过程糅合在一个装置中,操作时较为简单,同时使得前路的固定更加灵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一种经颈前路小关节绞锁撑开复位装置,包括复位组件、锁定组件;
复位组件包括手持部,两个手持部的中部铰接,手持部底端设有第一调节筒,第一调节筒转动连手持部,第一调节筒套设于撑开杆顶部外周,第一调节筒和撑开杆螺纹连接,撑开杆底端固连椎间撑开板一端,撑开杆底部贯穿锥体前缘压板一端,撑开杆与锥体前缘压板螺纹连接;
锁定组件包括前路钢板、椎间隙钢板,前路钢板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固连的头部钢板、伸缩套杆、尾部钢板,伸缩套杆位于前路钢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头部钢板头端角部和尾部钢板尾端角部均设有第一螺孔,头部钢板尾端顶面设有头部凹陷,头部凹陷适配椎间隙钢板头端,尾部钢板头端顶面设有尾部凹陷,尾部凹陷适配椎间隙钢板尾端,头部凹陷和尾部凹陷内均设有第二螺孔,椎间隙钢板的头端和尾端均设有第三螺孔。
优选的,锥体前缘压板包括第二调节筒、压紧板,第二调节筒套设于撑开杆外周,第二调节筒螺纹连接撑开杆,压紧板位于第二调节筒与椎间撑开板之间。
优选的,撑开板的左侧、右侧或左右两侧设有撑开翼。
优选的,手持部包括自顶至底依次固连的手柄、铰接段、支架,两个手持部铰接的位置位于铰接段的底端,
支架包括转动环,两个转动环分别套装在第一调节筒两端外周,转动环与第一调节筒转动配合。
优选的,两个手持部之间设有椎间隙撑开刻度尺,
椎间隙撑开刻度尺为圆弧状,椎间隙撑开刻度尺的圆心为两个手持部铰接部的中心,椎间隙撑开刻度尺一端固连一个铰接段中部,另一个铰接段中部设有显示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3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