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5296.0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1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付正道;王智猛;张东卿;薛元;谯春丽;蒋恒;周波;李睿;肖杭;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6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滑坡 构筑物 变形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包括伸入滑体和滑床的护筒,护筒内套设有桩体,位于滑体内的护筒与桩体之间设有压缩层,位于滑床内的桩体外壁连接护筒内壁。运用本发明的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通过设置护筒作为桩基施工护壁,增大滑体处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参与后期结构受力;通过在桩体周围增设压缩层,以减小滑体传递下来的土体剪切变形,进而减小构筑物的变形;通过压缩层可增加内部桩体的挠曲变形容许值,以协调构筑物的变形,更大程度上发挥桩体的抗滑阻滑作用;该抗滑结构能一定程度减小桩径,节约成本,减小对滑体的扰动;该抗滑结构具有施工便捷、构造简单、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陡峭,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发育。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交通线路需要穿越滑坡地段,不可避免的需要在滑坡上设置构筑物,如桥梁、路基或隧道等工程。滑坡上的构筑物会受到岩土体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这些构筑物往往为变形敏感结构,对水平变形量有严格要求。在暴雨、地震等恶劣条件下,滑坡等不良地质体易发生整体滑动、表层土溜坍,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构筑物损毁甚至危及线路的运营安全。因此,除保证滑坡的满足一定的稳定性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减小构筑物的变形,以便将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抗滑桩承受后侧传递下来的滑坡推力而产生挠曲变形,进而影响临近构筑物。传统的方法通常在构筑物附近设置大截面的抗滑桩,以减小抗滑桩形变对构筑物的影响。传统抗滑桩与临近构筑物需要变形协调,意味着抗滑桩变形较小,往往无法完全发挥抗滑桩的抗滑阻滑能力。同时,使用大截面的抗滑桩会增加工程成本,而且增加开挖量也会对滑坡的扰动增大,给施工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抗滑桩与临近构筑物需要变形协调,意味着抗滑桩变形较小,往往无法完全发挥抗滑桩的抗滑阻滑能力,同时,使用大截面的抗滑桩会增加工程成本,而且增加开挖量也会对滑坡的扰动增大,给施工安全带来一定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包括伸入滑体和滑床的护筒,所述护筒内套设有桩体,位于所述滑体内的所述护筒与所述桩体之间设有压缩层,所述压缩层的弹性模量小于周围土体弹性模量的1/3,位于所述滑床内的所述桩体外壁连接所述护筒内壁。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减小滑坡上构筑物变形的抗滑结构,通过设置所述护筒作为桩基施工护壁,增大所述滑体处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参与后期结构受力;通过在所述桩体周围增设所述压缩层,以减小所述滑体传递下来的土体剪切变形,进而减小构筑物的变形;通过所述压缩层可增加内部所述桩体的挠曲变形容许值,以协调构筑物的变形,更大程度上发挥所述桩体的抗滑阻滑作用;该抗滑结构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抗滑阻滑效果,因而能一定程度减小桩径,节约成本,减小对所述滑体的扰动;该抗滑结构具有施工便捷、构造简单、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优选地,构筑物滑坡方向上方侧用于设置该抗滑结构。
优选地,所述护筒沿其长度方向等截面设置,以便保证所述桩体的施工质量。
优选地,所述桩体为变截面桩,所述桩体的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
优选地,所述压缩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护筒内径的1/5。
优选地,所述护筒为钢护筒。
优选地,所述压缩层为压缩性土工材料构件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缩性土工材料构件层为聚苯乙烯板块(EPS)或者挤塑板。
优选地,所述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桩。
优选地,所述压缩层内壁与对应的所述桩体外壁之间设有衬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