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回转式生物干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1331.1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3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民;张雷;侯大明;赵紫宁;王欣;姬国钊;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1/00;F26B25/00;F26B25/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刘秋彤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回转 生物 化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回转式生物干化装置,属于生物干化技术领域。包括进料装置、反向搅动螺旋片、正向搅动螺旋片、曝气管、回转壳体、正向导流片、轻质物料出口、重质物料出口、曝气进气口、水蒸气出口、曝气槽、左侧固定端和右侧固定端。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了物料的径向和轴向的多向混合,克服了现有回转筒式生物干化设备轴向混合性能差的缺点。曝气系统可根据筒体的转速自由控制曝气时间和曝气量,不需要单独设置控制单元,并且动态的曝气系统不会发生曝气孔堵塞的问题。本装置结构简单,处理量大,密封性好,维护方便,可以根据需求随意定制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干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回转式生物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干化以其极高的能源效率和温和的干化温度而适合各种生物质物料的低温干化处理。但是传统生物干化技术存在混合效果差、干燥周期长、干燥效果不均匀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混合性能好、干燥效果优良的生物干化设备。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804626.8的一种生物干化设备用于堆放待干化物的干化床;位于所述干化床上方且与所述干化床形成容积可变的密闭空间的透明棚顶;位于所述干化床的墙体上且用于收集生物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液体的凹槽,此项技术采用热风对物料进行干化,为纯物理热干化方式,能耗高,没有配置搅拌功能,处理效果差。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820087206.6的一种生物干化设备,其结构包括垃圾箱,蒸汽出口、热风出口、连接板、电热器、底架、锁、门、控制按钮、显示屏、控制面板、顶盖,该技术采用热风与电热丝耦合干化方式,较比纯热风干化效果提高,但其干化方式本质上并无改变,然后为物理热干化方式,能耗较高,没有配置搅拌功能,处理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回转式生物干化装置。
一种新型回转式生物干化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1、反向搅动螺旋片2、曝气管3、正向搅动螺旋片4、回转壳体5、正向导流片6、轻质物料出口7、重质物料出口8、曝气进气口9、水蒸气出口10、曝气槽11、左侧固定端12和右侧固定端13。
所述进料装置1、曝气进气口9、水蒸气出口10均固定设置于左侧固定端12,其中,进料装置1、水蒸气出口10与回转壳体5内部连通;曝气进气口9与曝气槽11相连,曝气槽11紧挨左侧固定端12下半圆处固定;所述回转壳体5内壁前段设置反向搅动螺旋片2和正向搅动螺旋片4,后段设置正向导流片6;所述曝气管3紧贴回转壳体5内壁轴向布置,其进气口端与回转壳体5的左侧端面相固定,并间歇式连通曝气槽11;所述右侧固定端13底部与轻质物料出口7和重质物料出口8相连,并与回转壳体5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侧固定端12和右侧固定端13均与机架固定相对静止不动,与回转壳体5采用嵌入式自动补偿密封结构连接,反向搅动螺旋片2、曝气管3、正向搅动螺旋片4、正向导流片6随回转壳体5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管3均匀分布于回转筒体内部。
进一步的,整个装置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10~20°。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装置1与左侧固定端12之间为螺栓固定;所述的曝气进气口9与曝气槽11之间、曝气槽11与左侧固定端12之间、水蒸气出口10与左侧固定端12之间、回转壳体5内壁与搅动螺旋片及正向导流片6之间为焊接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的回转式生物干化设备相比,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了物料的径向和轴向的多向混合,克服了现有回转筒式生物干化设备轴向混合性能差的缺点。
2、曝气系统可根据筒体的转速自由控制曝气时间和曝气量,不需要单独设置控制单元,并且动态的曝气系统不会发生曝气孔堵塞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1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达回波脉间走动现象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齿轮驱动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