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9663.6 | 申请日: | 2020-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0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干;刘风光;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干 |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05;H01M4/525;H01M4/5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元素掺杂改性的碳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得到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材料的导电性明显提高,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显著提升;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无机碳源、硫脲溶于去离子水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与无机碳源的质量比为1:0.01~0.1,充分超声搅拌混合,所得混合物在油浴锅中充分搅拌挥发,得到粘稠状反应物料;(2)将步骤(1)反应后所得物料转移到石墨舟中,在惰性气氛下500~1000℃煅烧5~12h,得到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磷酸铁锂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长循环寿命、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性,已成为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主流。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04更以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脱颖而出。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工作电压高、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构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然而,两者都存在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率较低等不容忽视的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应用。
有效的改善方法为:缩小颗粒的粒径尺寸、对颗粒内部进行晶相掺杂、以及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研究发现,纳米级正极材料的电位值比微米级材料的电位值更高,这证明粒径越小,材料的极化程度越低,可逆性能就越好。同时,研究表明阳离子掺杂可以改善容量保持率、循环寿命、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但是与减少粒径大小和晶相掺杂相比较,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更加有利于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碳包覆。石墨碳是一种极好的导电体,其包覆在材料的表面,可以为电子提供一个连续的通道,减小颗粒间的界面阻力,防止电极材料被腐蚀,削弱电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在脱嵌Li+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体积效应。但是传统方法制备的碳包覆结构容易脱落,倍率及稳定性等方面较差,难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元素掺杂改性的碳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得到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材料的导电性明显提高,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显著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1)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无机碳源、硫脲溶于去离子水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与无机碳源的质量比为1:0.01~0.1,充分超声搅拌混合,所得混合物在油浴锅中充分搅拌挥发,得到粘稠状反应物料;
(2)将步骤(1)反应后所得物料转移到石墨舟中,在惰性气氛下500~1000℃煅烧5~12h,得到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LiCoO2、LiMnO2、LiFePO4或LiaNi1-x-yCoxMyO2中的一种;其中,所述LiaNi1-x-yCoxMyO2中的M为Mn、Al或Ti中的中的一种,0.95≤a≤1,0≤x≤1,0≤y≤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无机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果糖、PVP中的一种。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煅烧的升温速度为5~10℃/min,煅烧温度为750~950℃,煅烧时间为8~12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氩气或氦气气氛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进行碳包覆和硫掺杂,与原材料相比,本发明制备所得产品的倍率、电化学性能等都有显著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干,未经王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9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