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6949.0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8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晁艺荧;顾斯文;张永亮;张子皓;王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88/00;B65D90/48;G01S19/42;G01S19/52;G01C9/00;G01C1/00;G01L5/00;G01K13/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周乃鑫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改集 集装箱 运输 状态 监测 系统 方法 | ||
一种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散改集集装箱包含集装箱体和设置在集装箱体内部的可调积载内室,可调积载内室的体积可调,用于容纳并固定散货。通过测速管理器实时采集散改集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通过箱内状态监测终端实时采集散改集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对比散改集集装箱的实际运输速度和最佳运输速度,实时调节散改集集装箱的运输速度,当散改集集装箱的温度和湿度超过设定阈值,及时报警。本发明能够快速精准监测散改集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并及时调控,提高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避免因运输过程中环境不确定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煤炭等大宗散货运输效率低、污染高,与我国加快大宗物流“绿色”运输建设的主导方向相悖,为达到运输结构调整、绿色环保和高效经济的散货运输市场发展要求,散改集和公转铁成为当前主流。散改集是一种现代化新兴物流运输方式,即将散装货物装进普通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公转铁,即为降低污染和运输成本,将公路运输改为铁路运输。
作为新型运输方式,尚未发展成熟,在实践的过程中,投入使用的仍为普通集装箱,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散货在运输过程中易晃动,稳性较差,而铁路运输轨迹固定,导致易在弯道产生侧翻的问题,另一方面,铁路经济运距较长,在运输途中,仍采用普通集装箱货物的运输管理方式,而煤炭等的散货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温度较高,湿度较低时,可能发生自燃,安全性降低,湿度较高,可能损坏货物质量,可靠性较低。
为了突显散改集和公转水的优势,尤其保障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急需一套有效的对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状态进行监测的系统,提高散货稳性,及时调整运输速度,使不适宜且可能造成危险和损失的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能够快速精准监测散改集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并及时调控,提高散改集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避免因运输过程中环境不确定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改集集装箱,包含:
集装箱体,其上设置有可开启的箱门;
可调积载内室,其设置在集装箱体内部,该可调积载内室的底部与集装箱体固定连接,该可调积载内室的体积可调,该可调积载内室用于容纳并固定散货。
所述的可调积载内室包含:
底板,其固定在集装箱体的箱底板上;
顶板;
一个固定侧板,其设置在远离集装箱门的一端,且分别固定连接底板和顶板;
两个可伸缩外侧板,每个可伸缩外侧板与固定侧板固定连接,与底板和顶板可移动式接触;
两扇可移动边门,其设置在固定侧板的对面,接近集装箱门,每扇可移动边门分别铰接一个可伸缩外侧板,可沿旋转轴开启;
至少三个可伸缩平板,其平行于可伸缩外侧板,且相互平行设置在可调积载内室中,每个可伸缩平板与固定侧板固定连接,与底板和顶板可移动式接触。
所述的可移动边门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磁吸层,实现可移动边门的关闭。
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滑道,所述的可伸缩外侧板和/或可伸缩平板设置在滑道内。
所述的可伸缩平板的结构与可伸缩外侧板的结构一致,所述的可伸缩平板或可伸缩外侧板包含:
板状抽屉结构,其包含至少三块空心板,每一块空心板的外侧都套设一块空心板,直至最外层空心板,所述的最外层空心板与与固定侧板固定连接,内外相邻的空心板之间通过抽屉滑轨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6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