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8891.5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彭铁根;苏惠超;何永辉;杨水山;梁爽;石桂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952 | 分类号: | G01N21/952;G01N21/89 |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型辊道 输送 管棒材 表面 自适应 成像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箱体,所述检测箱体上设有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上设有多个传感单元,多个所述传感单元绕所述背板的中心位置均匀排列,每个所述传感单元上均连有伺服电机,所述提升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上还开设有多个检测窗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为伺服滑台。
4.一种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棒材在所述V型辊道输送上进行输送,输送进入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系统进行表面质量检测,检测流程如下:
S1、检测前,所述成像系统进行检测位置标定;
S2、所述成像系统获取生产信息;
S3、所述成像系统根据所述管棒材参数,计算调整检测位置;
S4、各所述传感单元进行成像调整;
S5、所述成像系统开始检测;
S6、所述成像系统结束检测;
S7、重复步骤S2至S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成像系统的检测位置标定包括将所述成像系统的检测位置的检测中心点与所述V型辊道的辊面最低点对齐,并确保各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检测中心点的距离M均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获取生产信息包括所述成像系统通过生产信息系统获得所述管棒材的半径信息R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成像系统根据所述管棒材的半径信息R1,提升所述成像系统的检测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的检测位置的检测中心点提升距离计算如下:
公式中,O为原检测位置的检测中心点,O1为提升后检测位置的检测中心点,R1为管棒材的半径,α为V型辊道的辊面夹角角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各所述传感单元根据提升后所述检测中心点的位置,重新调整各所述传感单元的位置,确保各所述传感单元与提升后所述检测中心点的距离保持为所述步骤S1中的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传感单元再向外移动调整,并再确保各所述传感单元至所述管棒材表面的距离保持为所述步骤S1中的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适用于V型辊道输送的管棒材表面自适应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传感单元调整距离为所述管棒材的半径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8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电子烟的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