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0759.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日浅贵裕;池田一弘;云井一行;松本贤太;稻垣喜仙;高村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30 | 分类号: | H02G3/30;H02G3/32;H02G3/06;H02G3/3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能够抑制布置状态的偏差并防止干涉。线束(21)具备线束干线(22)和旋转夹具(25)而构成。线束干线(22)通过电气连接盒的线束导出部(29)及远离电气连接盒而固定的保护器(24)并布置在其间。旋转夹具(25)设置在线束干线(22)的中间。线束干线(22)在第一固定部(30)和旋转夹具(25)之间的第一区间(S1)及第二固定部(31)和旋转夹具(25)之间的第二区间(S2)分别形成有可弯曲的弯曲部(33)。另外,线束干线(22)形成为从第一固定部(30)到第二固定部(31)整体上大致S字形弯曲的布置形状。另外,线束干线(22)在第一区间(S1)设置有比弯曲部(33)更硬质且大致直线形状的硬质管(26)(硬质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在汽车的规定位置的线束。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搭载有蓄电池、交流发电机、继电器盒等。蓄电池的输出端子以及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连接到继电器盒。然后,还将继电器盒以及该继电器盒经由设置在末端的线束与车室内的接线盒连接(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7709号公报
以上述继电器盒以及线束为例,线束一般被弯曲成三维形状进行布置。参照图5和图6具体说明的话,引用符号1表示继电器盒(电气连接盒),引用符号2表示线束,引用符号3表示发动机室。线束2具有线束干线4、保护该线束干线4并固定于车体5(或面板)的保护器6、以及设置于图示的线束干线4的中间的旋转夹具7。线束干线4在继电器盒1和保护器6之间弯曲成三维形状(弯曲为大致S字形)。在弯曲成三维形状后,线束干线4的中间由旋转夹具7保持。旋转夹具7组装为能够相对于支架8旋转自如。旋转夹具7具有绕图5和图6的纸面垂直方向的轴旋转自如的结构(沿箭头9所示的方向旋转自如)。另外,在使用不是旋转夹具7而是不旋转的夹具的情况下,如果在保持弯曲成三维形状的线束干线4且将其组装在支架8上时,则其操作性会变差。
线束干线4被弯曲成如上所述的三维形状。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弯曲成凹凸的S字形。在弯曲成S字形的线束干线4中作用有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在这样的状态下,旋转夹具7容易向箭头9所示的方向旋转,因此线束干线4有时会发生如粗箭头所示的从图5的状态变为图6的状态的情况。此时,如果引用符号10所示的其他部件存在于图示的位置,则线束干线4的可弯曲的弯曲部11将干涉到其他部件10(参见图6)。如果线束干线4受到干涉,则例如由于受到行驶时的振动而会导致损伤或破损。另外,还会导致其他部件10的损伤或破损。线束干线4变为上述状态的主要原因例如是布置状态的偏差(换言之,线束干线4的布置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另外,假定图示的线束干线4的长度在尺寸公差的正侧形成(如果长的话),由于弯曲部11变大,其结果容易产生上述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布置状态的偏差并防止干涉的线束。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并布置在它们之间的线束干线、以及将该线束干线收纳在筒状的外包装部件的带外包装的干线中的任意一个;以及设置在与该任意一个的所述第一固定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且具有以向安装部位的组装方向为轴而绕轴向旋转自如的结构的旋转夹具,所述任意一个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旋转夹具之间的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旋转夹具之间的第二区间分别形成有可弯曲的弯曲部,并且,通过该弯曲部可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到所述第二固定部整体上弯曲为S字形(包括大致S字形)的布置形状,并且,在所述第一区间及/或所述第二区间中设置有比所述弯曲部更硬质且直线形状(包括大致直线的形状)的硬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07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及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
- 下一篇: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压缩机及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