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7540.6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梁仁建;欧阳兴;彭林兵;吴松;冯南山;张铛锋;林晓丹;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6B21/08;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燃型 再生 干燥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干燥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包括转轮干燥机,转轮干燥机包括转轮,转轮上设有用于干燥风流的干燥材料,转轮干燥机包括位于下部的干燥区和位于上部的再生区,干燥材料通过转轮的转动在干燥区与再生区之间相互切换,干燥区的进风端连接有表冷器,干燥区的出风端依次连接有再热器和第一风机,再生区的进风端连接有燃烧器,再生区的出风端依次连接有余热回收器和第二风机,余热回收器的出液端与再热器的进液端连通,再热器的出液端与余热回收器的进液端连通;还公开了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使用方法;采用本发明具有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运行持续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精密恒温恒湿空调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电子工业、精密加工、食品药品等产业,为确保精密恒温恒湿空调温度、湿度、含尘量等指标达到工艺要求,其空气处理相当复杂,而且能耗特别高。
其中,精密空调的特点:一是送风相对湿度低,一般要求低于25%,除湿要求特别高,必须采用转轮除湿机才能达到要求;二是空调房间温度控制精度要求高,通常精度在±0.5℃以内,送风温差不能高,因此,送风在进入房间前必须进行再热。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加热技术来对新风进行加热,运用电源作为热源,运行成本高,不节能环保,且存在用电增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运行持续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转轮干燥机,所述转轮干燥机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上设有用于干燥风流的干燥材料,所述转轮干燥机包括位于下部的干燥区和位于上部的再生区,所述干燥材料通过转轮的转动在所述干燥区与所述再生区之间相互切换,所述干燥区的进风端连接有表冷器,所述干燥区的出风端依次连接有再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再生区的进风端连接有燃烧器,所述再生区的出风端依次连接有余热回收器和第二风机,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再热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再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进液端连通。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表冷器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二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再生区之间连接有第三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再热器的进液端之间通过第一输液管连通,所述再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进液端之间通过第二输液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水泵和限流阀。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进液端通过第三输液管与所述第一输液管连通,且所述第三输液管的进液端位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出液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三输液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储液罐的出液端通过第四输液管与所述第一输液管连通,且所述第四输液管的的出液端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水泵之间,所述第四输液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燃烧器包括点火器和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通过燃气通道与供气设备连接,所述燃气通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点火器设置在所述燃气喷嘴的喷嘴处。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干燥材料为蜂窝状的纸纤维材料,所述纸纤维材料上均匀设有溴化锂。
作为本发明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罐内容置有防冻液。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燃型再生干燥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7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