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9452.1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争;魏道凯;石进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23/00 | 分类号: | E21D23/00;E21D23/04;E21D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包括数组支撑板以及箱式的工作车,工作车的顶面和右侧均开口,工作车左侧的内壁上部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轴承套装两根呈左右分布的套管,第一转轴的右端轴承安装轴承座,轴承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工作车内底面,套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上的第一多级液压杆。本发明采用多块弧形的第一支撑板和两块竖直的第二支撑板插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贴合隧道内侧拱形的支撑结构,从而使得施工过程更为顺畅,且能够确保支撑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升支撑效果,采用第一多级液压杆与滚轮的配合依次对完成安装的支撑板进行推顶,再采用第二多级伸缩杆与夹持块、第三液压杆相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隧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土木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现在的隧道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现在的隧道大多修建成两侧竖直上部为拱形的结构,在隧道初步成形之后需要在隧道内安装贴合隧道形状的支撑装置,然后进行后续的施工,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隧道的支撑装置大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安装,由于隧道初步成形在安装支撑装置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且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大多需要采用额外的支撑辅助设备,而支撑辅助设备容易对隧道内施工造成障碍,且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大多是在同一竖直面内进行分散支撑,从而使得支撑装置承受力不够,容易造成坍塌,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包括数组支撑板以及箱式的工作车,工作车的顶面和右侧均开口,工作车左侧的内壁上部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轴承套装两根呈左右分布的套管,第一转轴的右端轴承安装轴承座,轴承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工作车内底面,套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上的第一多级液压杆,第一多级液压杆活动端的左右两侧均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滚轮,工作车内设有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转轴中部底面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第二多级液压杆,第二多级液压杆位于两套管之间,第二多级液压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凹面朝上的弧形的夹持板,夹持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活动端朝下的与之垂直的第三液压杆,夹持板的前侧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三液压杆,夹持板的后侧中部固定安装一根第三液压杆,工作车内设有驱动位于前侧的套管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工作车内设有驱动位于左侧的套管转动的第三动力装置,每组所述的支撑板均包括数块凹面朝上的弧形的第一支撑板和两块竖直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横向长度相同,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一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前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后对称分布的第一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后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均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插杆,插杆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盲孔外侧,第一支撑板的凹面对应第一盲孔的位置均开设与第一支撑板凹面垂直的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三液压杆一一对应,第一插孔均与对应的第一盲孔相通,插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钢绳的一端,钢绳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插孔的侧壁,插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盲孔的内端侧壁,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二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前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二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后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盲孔,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二盲孔与第一支撑板另一侧的第一盲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一块第一支撑板的插杆能够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盲孔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板的上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三盲孔,一块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开设呈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盲孔,另一块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开设一个第三盲孔,第三盲孔能够与第一支撑板对应侧的插杆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分别能与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插接配合,第一支撑板凹面朝下呈环形排列拼接与第二支撑板插接配合能够形成隧道的拱形部和竖直部,工作车的左右侧壁的顶面均开设前后通透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横向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的横向长度;两第一多级液压杆均位于两第二凹槽之间,两第一多级液压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前后方向的长度;工作车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活动端朝下的第四液压杆,第四液压杆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水平的底板,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分别与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9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