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15383.7 | 申请日: | 202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32 | 分类号: | D02G3/32;D02G3/28;A61F13/1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并列 多股纱 粗旦氨纶 纱线 生产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氨酯溶液经过滤后到达纺丝位,经计量后从喷丝板喷出形成多根单丝于纺丝甬道,在位于纺丝甬道下方的假捻器喷出的涡旋气流作用下,在纺丝甬道内多根单丝抱合为至少两股单纱;所述单丝和/或单纱在纺丝甬道内被加热实现溶剂的挥发;
2)所述单纱从纺丝通道输出后经过假捻器、上油-并列合股或并列合股-上油、卷绕后得到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的规格范围为70~ 1250分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油后再进行并列合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通过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的生产装置实现,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聚氨酯溶液供应罐(1),溶液过滤器(2),纺丝组件(3),假捻器支架(4),罗拉组件(5)和卷绕机构(6);
所述假捻器支架位于纺丝组件下方,假捻器支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并列的假捻器(41),所述假捻器产生涡旋气流,其出气口沿着纱线方向;所述假捻器、罗拉组件和卷绕机构之间的任一位置设有导丝槽(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丝组件包括纺丝甬道(31)以及设于所述纺丝甬道内按物料流向依次设置的纺丝计量泵(32)和喷丝板(33);和/或
所述罗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喂入罗拉(51)以及设于两个相邻喂入罗拉之间的上油罗拉(5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甬道内设有热空气循环组件(34),所述热空气循环组件与设于纺丝甬道外的溶剂回收组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生产方法获得的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在纸尿片生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并列方案:
方案一,被动或主动退绕不分纱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将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输送至两层无纺布之间进行排列并通过胶水将纱线与两层无纺布实现粘合固定;
方案二,主动退绕分纱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将含并列多股纱的粗旦氨纶纱线进行分纱,形成多条单线后分别输送至两层无纺布之间进行排列并通过胶水将单纱与两层无纺布实现粘合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纱线-无纺布复合装置实现,所述纱线-无纺布复合装置包括三种并列方案:
方案一,被动退绕不分纱方式:所述装置按纱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纱线卷筒(100),纱线导轮(101),定向槽(103)和单头热熔胶喷嘴(102);
方案二,主动退绕不分纱方式:所述装置按纱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纱线卷筒(100),退绕罗拉(104),纱线导轮(101),定向槽(103)和单头热熔胶喷嘴(102);
方案三,主动退绕分纱方式:所述装置按纱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纱线卷筒(100),退绕罗拉(104),纱线导轮(101),至少一个分丝杆(105),定向槽(103)和多头热熔胶喷嘴(10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头热熔胶喷嘴包括喷嘴本体(1000),所述喷嘴本体上分别设有进胶口(1001)、至少两个出胶口(1002)、至少两个纱线容置凹腔(1003);所述进胶口与出胶口连通;每个所述出胶口与每个所述纱线容置凹腔一一对应且出胶口位于纱线容置凹腔的腔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容置凹腔的形状与尺寸与所需容置的纱线相适配;和/或
所述纱线容置凹腔并列排布;和/或
所述进胶口和出胶口分别位于喷嘴本体的对立端;和/或
所述喷嘴本体的进胶口所在端设有固定座(1004);和/或
所述进胶口处设有密封圈(1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53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