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3268.8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3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秉;付英新;孟祥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茂散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6;B23K3/053;B23K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陈宾宾 |
地址: | 261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输送 机构 散热器 钎焊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钎焊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包括加热箱,加热箱内设有用于运送散热器芯的输送机构;加热箱的箱壁的夹层内设置有感应线圈;加热箱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列喷嘴;每列喷嘴均匀分布在加热箱内壁0‑180°的范围内;输送机构包括若干平行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同向同速转动的输送辊。借此,本发明通过若干平行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输送辊构成输送机构;并在输送辊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喷嘴,从上、下两个方向为散热器芯喷洒钎剂和钎料,从而使散热器芯各个焊接点均能够充分布置焊料,大大减少甚至避免了脱焊点的出现,大大减少了补焊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器钎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目前的散热器芯1钎焊,通常将散热器芯1放置在传送带100(通常为金属网带)上,然后送进钎焊炉。在钎焊炉内60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铝制的固定板11易变软,在散热器芯1自重的作用下出现变形。
组装工序前,需对变形的固定板11进行整形,增加了生产工序,延长了生产周期。部分变形严重的固定板11甚至会造成废品,增加了生产成本。
钎焊时需要向散热器芯1喷洒钎剂和钎料,由于现有技术采用金属网带只能采用从上方喷洒的方式,而散热器芯1下方朝向金属网带的一面只能依靠钎剂和钎料自流到焊接位置。由于散热器芯1的焊点多,钎焊后在散热带与冷却管的交接位置常出现脱焊现象,影响散热功能。目前在钎焊之后进行人工检查,对脱焊或未焊到的点进行补焊,增加了制造成本,也影响了生产效率。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通过若干平行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输送辊构成输送机构;并在输送辊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喷嘴,从上、下两个方向为散热器芯喷洒钎剂和钎料,从而使散热器芯各个焊接点均能够充分布置焊料,大大减少甚至避免了脱焊点的出现,大大减少了补焊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具有中空区域,中空区域内设有用于运送散热器芯的输送机构。
所述加热箱的箱壁的夹层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散热器芯至钎焊工艺温度的感应线圈;所述加热箱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列沿输送机构的传送方向等间距布置的且位于输送机构上方的喷嘴;每列喷嘴均匀分布在加热箱内壁0-180°的范围内。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若干平行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同向同速转动的输送辊,各输送辊的两端穿透加热箱的箱壁并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下部活动套接在支撑座上;各输送辊的其中一侧链条或皮带传动连接,另一侧的其中一个输送辊传动连接驱动电机。
所述输送辊上固定套接有芯体托辊;所述芯体托辊的周身均匀环设用于承托散热器芯芯体的承托组件,且随输送辊的转动始终保持一承托组件接触芯体。
所述支撑座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连通若干活塞腔;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连接一设置在活塞腔中的活塞;支撑座的空腔内通入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每列喷嘴至少为三个。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每列喷嘴为4-6个。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所述驱动电机与输送辊的传动连接方式为齿轮传动或链条传动。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辊式输送机构的散热器钎焊装置,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用于固接芯体托辊的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中镶嵌有用于接触承托芯体的托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茂散热器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茂散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接触式乘电梯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用机器人专用全方位探测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