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骨架及使用该车身骨架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90647.8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5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亚太;徐传厚;郝长松;鲁超;李腾斐;张亚坤;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 地址: | 4500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骨架 使用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骨架及使用该车身骨架的车辆。车身骨架包括:边纵梁;侧围立柱,上端与边纵梁相连;顶横梁,与侧围立柱设于同一竖直面内,端部与边纵梁相连;加强连接件,设于边纵梁、侧围立柱、顶横梁的连接处,且与边纵梁、侧围立柱及顶横梁均固定相连;加强连接件包括槽型板,槽型板、顶横梁以及边纵梁和/或侧围立柱合围形成封闭的空腔。边纵梁、顶横梁和侧围立柱的相交处形成了空间立体结构。加强连接件同时与顶横梁、边纵梁和侧围立柱相连,顶横梁受到的载荷可以通过加强连接件疏导分散至边纵梁和侧围立柱处,增大接触面积并起到降低局部应力、提升刚度的作用。相比单薄的板体而言,空间立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强,不易发生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骨架及使用该车身骨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客车结构形式大多为骨架型材焊接结构,大顶骨架及侧围骨架通常采用型材对接焊的方式连接。大顶骨架包括顶横梁,顶横梁的左右两端向下弯曲延伸;侧围骨架包括上下延伸的侧围立柱,骨架还包括前后延伸的边纵梁,顶横梁的端部、侧围立柱的上端以及边纵梁对焊拼装在一起。
一般地,顶横梁、侧围立柱以及底部的底横梁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在竖直平面内形成闭环,来提高车身骨架的强度。但是,现有技术中,顶横梁、侧围立柱以及边纵梁之间没有过渡,仅通过对焊的方式进行相连,连接处焊接长度较短,焊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连接处普遍存在连接强度薄弱、结构刚度差的情况,容易在此处形成高应力区并产生低频噪声。在侧翻或者正面碰撞时顶横梁受到左右、前后方向上的剪切力时可能在该连接处发生断裂,从而造成大顶脱落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骨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骨架连接强度低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使用该车身骨架的车辆,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车身骨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骨架,包括:
边纵梁,前后延伸;
侧围立柱,上下延伸,上端与边纵梁相连;
顶横梁,左右延伸,与侧围立柱设于同一竖直面内,端部与边纵梁相连;
车身骨架还包括:
加强连接件,设于边纵梁、侧围立柱、顶横梁的连接处,且与边纵梁、侧围立柱及顶横梁均固定相连;
加强连接件包括槽型板,槽型板、顶横梁以及边纵梁和/或侧围立柱合围形成封闭的空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槽型板、顶横梁以及边纵梁和/或侧围立柱合围形成封闭的空腔,从而在边纵梁、顶横梁和侧围立柱的相交处形成了空间立体结构。加强连接件同时与顶横梁、边纵梁和侧围立柱相连,顶横梁受到的载荷可以通过加强连接件疏导分散至边纵梁和侧围立柱处,不会集中到三者焊接连接处,增大接触面积并起到降低局部应力、提升刚度的作用。避免应力集中于焊接连接处,从而导致该处易发生断裂。相比单薄的板体而言,空间立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强,不易发生变形,对边纵梁、顶横梁、侧围立柱连接处的加强效率更好。
进一步地,形成所述槽型板的各分板一体弯折成型。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采用一体弯折成型的方式来成型槽型板,结构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槽型板为自上而下截面渐变的变截面结构。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加强连接件的变截面结构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将振动及应力由顶横梁的端部平稳分散至边纵梁与侧围立柱处,应力及振动逐步减小,起平稳过渡的作用,相比等截面的结构而言,其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槽型板包括:
侧板,左右延伸,设有两个且分置于顶横梁前后两侧,侧板上端设于顶横梁的前后方向侧面上,下端背向顶横梁延伸并设于边纵梁上,侧板与顶横梁、边纵梁形成朝向车内的内口和背向车内的外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0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