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4230.0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2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跃华 |
主分类号: | B65B51/06 | 分类号: | B65B51/06;B65B13/04;B65B13/18;B65B13/32;B65B61/10;B65B35/24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业 机器人 智能 制造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置,包括运输部、中端搬运机器人、封装部和打包机;所述运输部,包括运输带和运输底座;所述中端搬运机器人,将运输底座和纸箱一起搬运至封装部,完成胶带粘帖封装后,再将纸箱运输至打包机旁的输入传送带上,准备进行扎带捆扎;所述封装部,包括龙门架和两个设置于其上的可移动的封装臂,所述龙门架还设置有胶带卷、胶带移动夹座和切断装置,所述封装臂将切段的胶带段粘帖在纸箱上,完成封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置,能够在产品放入纸箱后,自动进行封装黏胶带,并且进行扎带捆扎的时候能够保护纸箱,避免其破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
企业产品完成生产后,需要打包进行运输。目前的绝大部分的企业采用人工打包的方式进行包装。这导致效率低下,并且包装时,特别是纸箱包装产品时,需要利用胶带贴合,再使用利用扎带将纸箱包裹。这其中需要使用到剪刀,热熔枪等工具,人工的方式就存在安全隐患。
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了纸箱打包机了,但是这些机器没有防护措施,而纸箱毕竟制造材料是纸张,因此在打包的时候,打包带的力度过大时容易造成纸箱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置,能够在产品放入纸箱后,自动进行封装黏胶带,并且进行扎带捆扎的时候能够保护纸箱,避免其破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置,包括运输部、中端搬运机器人、封装部和打包机;所述运输部,包括运输带和运输底座,所述运输底座设置有测重装置,用于检测纸箱和产品的总重量从而判定产品类型;所述中端搬运机器人,将运输底座和纸箱一起搬运至封装部,完成胶带粘帖封装后,再将纸箱运输至打包机旁的输入传送带上,准备进行扎带捆扎;所述封装部,包括龙门架和两个设置于其上的可移动的封装臂,所述龙门架还设置有胶带卷、胶带移动夹座和切断装置,所述封装臂将切段的胶带段粘帖在纸箱上,完成封装;所述打包机,包括机座和捆扎架,所述捆扎架处落下长度足够的扎带,扎带落在纸箱上,再因为惯性使得两端部绕着纸箱回转,所述机座内设置有热熔装置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夹住两端部,使其被热熔装置加热熔融后,啮合在一起;完成打包后,机座上方的滚动棍将纸箱移动至另一侧的输出传送带上运走。
所述运输带上设置有成对的移动支撑梁,所述运输底座底部设置有一对限位支撑梁,将运输底座放置于运输带上时,所述限位支撑梁位于移动支撑梁之间从而限制运输底座在运输带上移动并被其输送;所述运输底座上安装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底部和所述运输底座内底之间设置有测重装置;所述运输底座外壁设置有一圈发光环,所述发光环根据测重装置检测的重量不同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述运输带底部位于限位支撑梁外侧各设置有两片下导电片,每根所述移动支撑梁顶部设置有上导电片,所述运输底座压在所述移动支撑梁上时使得两片下导电片和上导电片贴合实现电路连通,所述上导电片接入外界电网。
所述龙门架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有齿条,所述封装臂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内设置有电机齿轮组合啮合该齿条并驱使移动座移动;所述移动座侧边转动设置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内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端头设置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底部设置有上夹头,所述移动筒内活动套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底部设置有下夹头,所述上夹头和所述下夹头相贴近的平面为夹持面,上夹头的夹持面设置有摩擦系数较高,而下夹头的夹持面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上夹头和所述下夹头的侧面设置为弧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跃华,未经李跃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