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视频传输时延的方法、系统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5928.8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7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异凌;王恒超;陈浩;张旭;马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21/647;H04N21/234;H04N2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视频 传输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视频传输时延的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第一动作时延模型生成步骤:将视频序列进行第一动作处理,并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将第一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第一调节参数并代入第一动作时延计算公式得到第一动作时延模型;第二动作时延模型生成步骤:将视频序列进行第二动作处理,并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将第二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第二调节参数并将代入第二动作时延计算公式得到第二动作时延模型;计算步骤:将第一动作时延模型和第二动作时延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视频传输时延总模型。本发明根据用户需求,修正评价指标,指导源端选择适应的参数组合进行视频的获取与编码,提升了用户的总体体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测量视频传输时延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中,互联网技术和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的日益发展,交互直播、云游戏、云桌面等应用开始出现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在这类应用场景中,信息的主要传播载体时视频,而这些应用都对于视频传输的实时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例如,带有交互的视频直播,主播与观众之间的延迟应低于0.5秒,而云游戏、云桌面等服务的时延容忍度在毫秒级别,一般的需求要达到50毫秒以内,大于100毫秒的服务对于用户的体验来说就是灾难级的。
目前的现有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秒级别时延的网络传输时延进行优化,而随着5G等互联网技术飞速的发展,传输时延将极大的降低,整体视频的传输也进入了毫秒级“锱铢必较”的局面。不同的视频发送参数,会影响视频在捕获、编码、发送、解码、渲染、刷新等阶段的耗时,这些时间对最终的整体时延都会有影响。为了能够提前根据视频发送参数计算出预计所需的时延,就可以根据当前场景下对于时延要求,选择合适的视频参数进行发送,从而达到满足交互直播、云游戏、云桌面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以视频传输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视频传输时延的方法,在从视频在源端生成到在终端呈现的过程中,对视频的捕获、编码、解码、渲染以及屏幕刷新的时延进行预测计算,从而可以被用来根据用户对当前应用场景的时延敏感度调整其用户体验质量标准。
专利文献CN108234997B(申请号:201711320836.X)公开了一种直播视频的时延测量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其方法包括:根据编码后的目标视频帧的PTS、以及预先建立的目标视频帧的PTS与采集目标视频帧的采集时间戳的关联关系,获取目标视频帧的采集时间戳;将采集时间戳封装在码流中;向CDN端传输封装有编码后的目标视频帧的数据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码流,以供CDN端向播放端传输目标视频帧的数据的同时,传输目标视频帧的采集时间戳,由播放端在播放目标视频帧时,测量直播的时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视频传输时延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视频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
第一动作时延模型生成步骤:将视频序列进行第一动作处理,测量第一动作处理的时延得到第一测量结果,将第一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第一调节参数,将第一调节参数代入第一动作时延计算公式得到第一动作时延模型;
第二动作时延模型生成步骤:将视频序列进行第二动作处理,测量第二动作处理的时延得到第二测量结果,将第二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第二调节参数,将第二调节参数代入第二动作时延计算公式得到第二动作时延模型;
计算步骤:将第一动作时延模型和第二动作时延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视频传输时延总模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作包括:编码,解码和渲染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动作包括:捕获、刷新和网络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动作时延模型包括:编码时延模型,解码时延模型和渲染时延模型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9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