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硅灰为原料生产改性白炭黑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5157.2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3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白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吉元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付长萍 |
地址: | 435002 湖北省黄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料 生产 改性 炭黑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硅灰为原料生产改性白炭黑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气流扩散沉降法分离硅灰:控制气流温度、空气流速、硅灰‑空气体积比,使得硅灰中的不同颗粒、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分步沉降到不同的沉降收集仓中;S2、酸洗:将符合白炭黑制造要求的组分加入到盐酸溶液中搅拌反应2‑6小时,过滤、收集固体组分;S3、碱洗:将步骤S2所得的固定组分加入到水中搅拌,同时加入0.2%的碳酸钠水溶液中和,搅拌30分钟后过滤、收集固体组分用去离子水水洗1‑2遍;S4、烘干、研磨。本工艺生产的白炭黑,无毒无味,环保性能优异,其理化性质接近于气相法白炭黑,而生产成本只有气相法白炭黑的45‑55%,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硅灰为原料生产改性白炭黑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硅(单晶、多晶)生产企业、硅铁生产企业都在烟道收集大量的硅灰(微硅粉)。一般每生产3吨工业(单晶、多晶)硅可回收一吨优质硅灰(微硅粉)。每生产4-5吨硅铁可回收一吨微硅粉。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硅行业和硅铁行业的硅灰(微硅粉)总生产量达到42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硅灰含SiO2为92%以下品位的粗产品,当前硅灰(微硅粉)主要用途也是在混凝土和耐火材料领域。根据检测,硅灰(微硅粉)的主要成分是SiO2(二氧化硅),硅灰中的SiO2(二氧化硅)含量在89-94%之间。其他成分主要是金属氧化物、碳、氮、硫等(不同厂家的硅灰化学成分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根据研究测试,硅灰(微硅粉)中的主要成分SiO2(二氧化硅),其物理结构在常态下为白色无定形絮状半透明固体胶状纳米粒子(粒径小于100nm),无毒,有巨大的比表面积,85%以上粒径为22~62nm,属于纳米二氧化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硅灰应用领域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硅灰为原料生产改性白炭黑的工艺,把硅灰(微硅粉)中的主要成分SiO2(二氧化硅)提取出来,使得产品中的SiO2纯度达到96%以上,使得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气相法白炭黑相近;经过提纯精制的产品,可以在橡胶行业、塑料行业中使用,其市场价格可以提高3倍以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解决上述硅灰应用领域的技术问题,提高硅灰应用领域的使用价值和增值潜力,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硅灰为原料生产改性白炭黑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气流扩散沉降法分离硅灰:用空气流将硅灰吹送到密闭的设有5-9个沉降收集仓的气流沉降室,控制一定的气流温度、空气流速、硅灰-空气体积比,使得硅灰中的不同颗粒、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分步沉降到不同的沉降收集仓中,挑选出符合白炭黑制造要求的组分,备用;
S2、酸洗:将符合白炭黑制造要求的组分加入到浓度为0.2%-1.7%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反应2-6小时,反应混合物中的固体含量为12%-26%;当混合液中的酸含量稳定以后,既达到反应终点,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离心分离机中过滤、收集固体组分,备用;
S3、碱洗:将步骤S2所得的固定组分加入到水中搅拌,控制固体含量在15%-30%之间,同时加入0.2%的碳酸钠水溶液中和,中和时控制PH值在7.5-8.0,搅拌30分钟后在离心分离机中过滤、收集固体组分用去离子水水洗1-2遍,控制固体分离组分中的水溶性杂质含量不高于120PPM,滤液作为酸洗水使用;
S4、烘干、研磨:对步骤S3所得固定组分进行化验检测,SiO2纯度达到96%以上即为合格,将合格的固体组分,利用转炉烘干,然后在雷蒙磨中磨粉,按用户要求研磨成不同细度的白炭黑成品。
优选地,所述气流温度为62-75℃,空气流速为17-25米/秒,硅灰-空气体积比分别为1.1-1.5:100。
优选地,每个所述沉降收集仓长度25-30米,所述气流沉降室末端设置两级收尘器,第一级为干式布袋收尘器,二级为湿式水膜收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吉元,未经白吉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1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