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1418.3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捷;李君菲;刘方照;王照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璞境生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3/92 | 分类号: | E02F3/92;E02F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修远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清淤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黑臭水体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水体待清淤段设置顶部高于水面且闭合的围隔清淤单元(1);在围隔清淤单元(1)内对水体底泥进行水力冲刷,使比重较轻的致黑臭底泥充分浮起,形成泥-水混合物;迅速将泥-水混合物从围隔清淤单元(1)内抽出,将其中无污染砂粒通过物理沉淀进行分离后,将剩余含致黑臭底泥的泥-水混合物排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含致黑臭底泥的泥-水混合物排入污水处理设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查采样分析,确定致黑臭底泥厚度;在进行水力冲刷时,仅冲刷指定厚度的底泥,避免扰动深层泥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体待清淤段划分成至少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均设置一个围隔清淤单元(1);在进行水力冲刷时,控制围隔清淤单元(1)内的水位,使水位高度不高于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围隔清淤单元(1)时,围隔清淤单元(1)依水体一侧边缘建设,以水体边缘作为一面封闭墙体;围隔清淤单元(1)宽度略小于水体宽度,两者之间留有过水通道(4)。
6.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待清淤水体中的围隔清淤单元(1)、输送冲刷水的冲刷系统(2),还包括与所述围隔清淤单元(1)连通的砂-水分离系统(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刷系统(2)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给水管(21)、高压水泵(22)、冲刷管(23)和冲刷水枪(24);所述给水管(21)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围隔清淤单元(1)的外侧,所述冲刷水枪(24)位于围隔清淤单元(1)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清淤单元(1)为临时搭建的围堰,该围堰包括主体框架(11)和防水面料(12),所述防水面料(12)包围在主体框架(11)的外侧;所述主体框架(11)为脚手架或由多个沙袋叠放而成的围堰墙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水分离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水管(33)、泥浆泵(34)和沉砂池(31);所述输水管(33)的输入端与围隔清淤单元(1)连接;沉砂池(31)为长方形池体,沉砂池(31)的出水端高于进水端;沉砂池(31)底部沿进水端至出水端方向设有若干集砂斗(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水分离系统(3)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市政污水管网或者污水处理设施的重力排水管(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璞境生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璞境生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4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