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0552.1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叶青;汪剑辉;赵强;陈经;郭利平;邱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G5/06 | 分类号: | C10G5/06;C10G5/02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煤油 回收 系统 | ||
1.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包括输送系统(S)、冷凝系统(L)和吸附系统(X)三大模块,输送系统(S)包括油气收集系统(1)、气液分离系统(2)和输送动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系统(L)包括第一级制冷系统、第二级制冷系统、第三级制冷系统组成的三级独立的制冷系统、储油箱(9)和排油系统;吸附系统(X)包括吸附罐、真空泵(23)、烟囱(22)、吸附电动阀、解吸电动阀;
所述的冷凝系统(L)的第一级制冷系统和第二级制冷系统均由蒸发器Ⅰ(5)、蒸发器Ⅱ(6)、压缩机(31)、冷凝器(32)和膨胀阀(36)依次连接形成的单级制冷循环系统,第二级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30)、储液罐(33)、换热器(34)、油气加热器(8)和过滤器(35),气液分离器(30)连接在蒸发器蒸发器Ⅱ(6)与压缩机(31)之间,储液罐(33)连接在冷凝器(32)与膨胀阀(36)之间,换热器(34)连接在压缩机(31)与膨胀阀(36)之间,油气加热器(8)连接在换热器(34)与膨胀阀(36)之间,过滤器(35)连接在储液罐(33)与膨胀阀(35)之间;所述的第三级制冷系统为复叠式制冷系统,包括高温级制冷系统和低温级制冷系统;所述的第一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Ⅰ(5)、第二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Ⅱ(6)、第三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Ⅲ(7)依次连接,并且蒸发器Ⅰ(5)、蒸发器Ⅱ(6)、蒸发器Ⅲ(7)分别设有冷凝油出口;所述的储油箱(9)设置有采集入口和排放出口,采集入口分别和三个蒸发器的冷凝油出口连接,排放出口和排油系统连接;所述的排油系统设置有油泵(11)和排放过滤器(10);
所述的吸附系统(X)设置两个吸附罐,吸附罐A(14)和吸附罐B(15),每个吸附罐均设有吸附入口、吸附出口和解吸出口,吸附入口与第三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Ⅲ(7)的冷侧连接,吸附出口与烟囱(22)连接,解吸出口与真空泵(23)的入口连接,真空泵(23)的出口与油气输送管道(26)连接,吸附入口和吸附出口设有吸附电动阀,解吸出口设有解吸电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输送系统(S),其油气收集系统(1)的入口和油气输送管道(26)的出口连接,油气收集系统(1)的出口通过管道和气液分离系统(2)连接;所述的输送动力系统一端和气液分离系统(2)连接,另一端和冷凝系统(L)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气加热器(8)的冷侧与第三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Ⅲ(7)的冷侧连接,油气加热器(8)的热侧与吸附系统(X)的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器(34)的冷侧与第二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Ⅱ(6)的冷凝油出口和第三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Ⅲ(7)的冷凝油出口连接,换热器(34)的热侧与储油箱(9)的采集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Ⅱ(6)和第三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Ⅲ(7)设置有防止蒸发器内的温度过低而出现结霜或冰堵情况的加热器(13)或者加热器(13)和电连接的控制加热器启停的压差传感器,所述的加热器(13)为电伴热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油箱(9)内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与储油箱(9)的排放出口设置的排油系统的油泵(11)相互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油箱(9)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分支油气回收装置的蒸发器冷凝油出口或其它油气回收装置储油箱的分支冷凝油接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泵(23)的入口设置有连接分支油气回收装置吸附罐解吸出口对接的分支解吸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05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的高弹性可返修密封胶
- 下一篇:一种雾霾图像的去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