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53125.0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0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程娜;李芳;赵俊峰;付易鹏;张萌;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杜志敏;宋志强 |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转发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以及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该方法能够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转发时延确定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超低时延是5G关键特征之一,3GPP在TR38.913中对用eMBB和uRLLC的用户面和控制面时延指标要求进行了规范,要求eMBB业务的用户面时延小于4ms,控制面时延小于10ms,uRLLC业务的用户面时延小于0.5ms,控制面时延小于10ms。
目前5G网络规范的业务时延指标是无线网络与承载网络共同承担的端到端时延指标要求。端到端时延等于传输时延、无线设备、承载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处理时延相加,其中传输时延和光纤传输距离相关,每km的光纤传输时延5μs。按照目前eCPRI接口的时延分配,前传时延约100μs量级,前传距离将为10~20km量级,目前承载节点的处理时延一般是20μs~50μs量级,这样在前传网络中需要引入承载设备进行组网时,要尽可能降低节点的时延处理能力,譬如10μs以内或更低。
承载设备厂商引入各种技术,致力于降低节点转发时延,如何精确测试出分组网络设备节点转发时延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能够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转发时延确定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针对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
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部署单元、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
所述部署单元,用于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所述部署单元部署的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针对所述部署单元部署的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3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 下一篇:展宽高功率强激光频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