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0531.1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军;梁康康;支文龙;王强;周武;张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8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245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停车位 检测 查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包括:检测停车位是否空缺的单元感应模块;为多单元感应模块集合进行控制与分析的子控制中心模块;为多个子控制中心模块集合进行信息整合与判断的主控制中心模块;互联单元感应模块、子控制中心模块、主控制中心模块的通信网络;显示停车位是否有空缺的手持终端,本发明涉及停车位检测与查询技术领域。该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达到了降低城市车位管理难度,提高车位管理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车位检测与查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汽车数量增速居高不下。愈来愈多的汽车,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的停车位空间不够的问题也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都市或者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车主由于不知停车位的具体信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停车位。这造成了车主时间和经济方面的不必要支出。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包括:检测停车位是否空缺的由双红外感应器构成的单元感应模块;为多单元感应模块集合进行控制与分析的子控制中心模块;为多个子控制中心模块集合进行信息整合与判断的主控制中心模块;互联单元感应模块、子控制中心模块、主控制中心模块的电源供电与通信网络;显示停车位是否有空缺的手持终端;
上述单元感应模块的双红外感应器安装于地面之下,只将检测探头露出地表,同时与水平地面成90度角。且双红外感应器安装于停车位前、后位置,此举目的在于防止有非机动车或者其他体积稍小于轿车的物品占用停车位而引起系统误判。作为优先,单元感应模块与电源供电与通信网络连接,其红外感应器发射元件发射信号以探测是否有车辆的存在,接收元件接收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当双红外感应器接都收到车辆信号时,将该信号通过通信网络逐级传递至主控制中心,再上传至手持终端显示该车位已占;车辆信号消失后,该信号通过通信网络逐级传递至主控制中心,再上传至手持终端显示该车位已空。单元感应模块上装有防止近距离互干扰的隔离组件,即防干扰组件车辆感应元件套设在防干扰组件的中空腔内,以防止两个不同车辆感应元件信号的相互干扰。
优选的,子控制中心模块主体为STM32单片机,由电源供电与通信网络对其进行供电与通信。子控制中心数量根据当地停车位的数量而定。
优选的,单元感应模块、子控制中心模块、主控制中心模块由通信网络互联。即单元感应模块、子控制中心模块和主控制中心模块通过有线通信连接,主控制中心模块与手持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停车位检测与查询系统,当有车辆进入停车位时,红外感应器二接收到车辆信号并等待5秒,5秒内若红外感应器一接收到车辆信号,则该输入信号通过缆线由子控制中心模块向主控制中心模块发送此停车位已占信息,再上传至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手持终端锁定该停车位。若5秒内红外感应器一未接收到车辆信号,红外感应器二持续接收到信号,继续等待15秒直至红外感应器一接收到车辆信号。当车辆驶离停车位时,红外感应器一所接收到车辆信号消失,5秒内若红外感应器二所接收到车辆信号消失,则该输入信号通过缆线由子控制中心模块向主控制中心模块发送此停车位已空信息,再上传至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手持终端解除该停车位的锁定信息。摇动手摇杆,从而带动传动螺纹杆的旋转再通过传动螺纹块带动红外感应器水平移动,从而调节其检测位置,同时挤压弹簧可缓冲车辆对红外感应器的触碰,起到保护红外感应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元感应模块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