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轴自动组装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主轴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0346.2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波;刘绿林;蒋飞;余菊华;谢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周孝林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轴 自动 组装 设备 使用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主轴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主轴自动组装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主轴装配方法,其通过利用升降机构承载环形工件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使得环形工件在完成受热膨胀后,可以通过升降机构直接与主轴进行自动的套设安装,保证装配前后过程中,环形工件与主轴之间的同轴度,解决了装配过程中二次移动或者是手动装配带来的配合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并且通过设置感应检测机构,利用感应检测机构监控环形工件在受热膨胀过程中的温度和尺寸变化量,确保环形工件的膨胀量符合装配的要求,同时避免环形工件过渡的受热膨胀,保证环形工件自身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轴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主轴自动组装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主轴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装配过程中,特别是电机类设备的装配过程中,时常会遇见到主轴与环形工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安装,其配合安装过程如专利号为CN103078454B的专利文献的背景技术中介绍的,多是对环形工件进行加热膨胀或者是将轴工件进行加热膨胀,之后进行套合安装或者是嵌设安装。
但是,在现有的装配过程中,均是将主轴或者的环形工件进行加热膨胀后,在转移进行装配,且工件的膨胀尺寸是否符合装配标准,装配过程中轴工件与环形工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均无法得到保证。
专利号为CN103078454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一种加热装置及使用该加热装置进行的发电机转轴的装配方法,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腔,待加热的转轴放置在内腔中,转轴的小径端朝上放置,且小径端内安装有前轴承;驱动电机,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离心风机,由驱动电机驱动并连接在驱动电机上方;电热源,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机的上方,并位于转轴内部;导流射流装置,设置在空腔的中上部,并至少位于转轴的小径端外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热空气的上升通道,以使被加热的空气从转轴的底部流出后,沿壳体的内壁上升,并从导流射流装置内冲出,撞击到转轴的小径端,使转轴的小径端先于前轴承膨胀,且小径端的膨胀速度大于前轴承的膨胀速度。
但是,上述专利中提供的技术方案也无法判定工件的膨胀尺寸是否符合装配标准,且也无法保证装配过程中轴工件与环形工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如同轴度。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轴自动组装设备,其通过利用升降机构承载环形工件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使得环形工件在完成受热膨胀后,可以通过升降机构直接与主轴进行自动的套设安装,保证装配前后过程中,环形工件与主轴之间的同轴度,解决了装配过程中二次移动或者是手动装配带来的配合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轴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座与电永磁吸盘,所述电永磁吸盘水平安装于所述机座顶部的安装台面上,该电永磁吸盘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装夹固定竖直设置的主轴的安装槽,还包括: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面上,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及承载板,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装载用于与所述主轴套合安装的环形工件的承载板沿竖直方向滑动;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面上,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及加热线圈,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加热线圈沿竖直方向滑动,该加热线圈围绕所述环形工件加热;以及
感应检测机构,所述感应检测机构邻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距离感应器及温度感应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距离感应器及温度感应器沿竖直方向滑动,该距离感应器及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环形工件的受热膨胀尺寸变化量及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温度。
作为改进,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面上;
电机,所述电机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臂的顶部;
丝杠,所述丝杠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臂上,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