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协同促根抗病菌的筛选方法和菌剂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8813.8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永强;剌世凯;高丽红;张旭;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2 | 分类号: | C12N1/02;C12N1/20;A01N63/27;A01P5/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植物 病虫害 协同 抗病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协同促根抗病菌的筛选方法和菌剂,步骤如下:在健康土壤中加入特异活性碳源,得到驯化土壤;在其中种植植物,采用活体生物刺激法处理植物,使植物患病;采集患病植物的根系病害部位与未患病植物的相同部位的微生物,进行菌群检测,筛选出现富集的微生物菌群;采集患病植物的根系病害部位,制备成接种液,筛选出富集的微生物菌群,得到协同促根抗病菌种。本发明的筛选方法,显著提高了筛选概率,兼顾了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及微生物与作物根系的亲和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植株对生防菌的适应能力,更加有效且生态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协同促根抗病菌的筛选方法和菌剂。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如棉隆和威百亩)和物理防治(如高温闷棚和大水漫灌)的方法。但是,化学药剂本身具有环境污染性和人体毒害性,长期施用不仅会提高根结线虫自身的抗性而降低药剂药效,而且容易对非靶目标(如无害土壤微生物和动物)造成毒害。此外,物理防治不仅会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如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造成养分失衡),而且对有益微生物群落和作物生长不利。因此,通过生物措施抑制土壤中根结线虫的繁殖和阻控作物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已有一些研究表明,土壤中存在潜在的对植食性线虫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可以预防植物病害,有望成为化学制剂的环境友好型代替品。但是,现有筛选可以提高作物根系耐根结线虫的微生物多集中在单一菌株上,往往忽略了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且忽略了微生物与作物根系的亲和性。
以根结线虫为例,目前,大多数筛选抗根结线虫生防菌的方法主要利用广谱性培养基进行大量筛选验证,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筛选概率小;相关筛选方法的定向选择性差,而且具有明显盲目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协同促根抗病菌的筛选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在健康土壤中加入特异活性碳源,得到驯化土壤;
2)在驯化土壤中种植植物,采用活体生物刺激法处理植物,使植物患病;
3)采集患病植物的根系病害部位与未患病植物的相同部位的微生物,进行菌群检测,筛选出患病植物相对于未患病植物出现富集的微生物菌群;
4)采集患病植物的根系病害部位,制备成接种液,进一步筛选出步骤3)中确定的所述富集的微生物菌群,得到协同促根抗病菌种。
所述特异活性碳源:健康土壤的质量比为6:94-100;
所述特异活性碳源包括蚯蚓粪、柠条粉和棕榈果串生物炭;进一步的,所述蚯蚓粪:柠条粉:棕榈果串生物炭的质量比为(1-2):(0.5-1.5):(1-2)。
所述活体生物刺激法包括:用病原体侵染植物体一段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活体生物刺激法包括:在植物第二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接种病原体,然后进行培养;所述培养时间至少为病原体的一个生长周期;
所述病原体为害虫、细菌或病毒;进一步的,所述病原体为根结线虫;例如,南方根结线虫;所述植物为黄瓜。
一种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协同促根抗病菌剂,所述菌剂包括以下菌种:
Pseudomonas oleovorans subsp.Lubricantis、Pseudomonaschloritidismutans、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和Pseudomonas taiwanensis DSM 212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8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