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坐标测量机测针用球圆度及直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46994.0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韩静;刘晓晨;陈军;张娟;宋丹;杨筱晨;程敏;柴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G01B21/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坐标 测量 机测针用球圆度 直径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标测量机测针用球圆度及直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过在测量球装夹座上设置三个测量球杆孔,且三个测量球杆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其中两个测量球杆孔的轴线关于另一个测量球杆孔轴线对称,且相邻两个测量球杆孔的轴线夹角为60°,提供了一种能够加持待测坐标测量球的测量球装夹座结构,然后利用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与测量球装夹座固定连接,使待测坐标测量球上三个测量面通过测量球装夹座能够直接确定得到,从而确保一次安装测量球装夹座,可实现同一待测坐标测量球三个相互垂直圆面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避免了坐标测量机测针移动带来的干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坐标测量机测量球自主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标测量机测针用球圆度及直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计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其中几何量专业中的长度计量紧密贴近发动机的科研、生产、装配质量情况,是发动机质量控制的重点关注领域。坐标测量球是坐标测量机测头校准的标准器,其准确度直接影响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目前在用的坐标测量球尺寸不一、结构不同的坐标测量球,坐标测量球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不大于Ra0.05μm;坐标测量球的直径的测量不确定度由送校单位确定,一般不超过相应仪器设备最大允许示值误差的1/3;坐标测量球的形状公差(圆度)由送校单位确定,一般不超过相应仪器设备最大允许探测误差的1/5。计量检测时需要在待测量球的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对坐标测量球进行测量、评价。目前由于在用的坐标测量球结构、形式多样,只能测出一个截面的圆度值,其他两个截面无法测量。在下一步的坐标测量球直径校准中,只能勉强检测中间截面直径尺寸,在进行其他截面尺寸测量时,存在测座、测头干涉等问题。结合三个截面的计量评价要求,现有方法无法说明整个坐标测量球圆度的真实情况,这样的测量结果并不能对坐标测量机测头的校准提供准确的数据。因而,需进行技术、工装改造,克服测头干涉、装卡、坐标测量球的三截面全面评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标测量机测针用球圆度及直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坐标测量机测针用球圆度及直径检测装置,包括测量球装夹座,测量球装夹座下端与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台面固定连接,测量球装夹座上端中部设有第一测量球杆孔,测量球装夹座上端位于第一测量球杆孔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测量球杆孔和第三测量球杆孔,第二测量球杆孔和第三测量球杆孔的轴线关于第一测量球杆孔轴线对称,且第二测量球杆孔、第三测量球杆孔和第一测量球杆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第三测量球杆孔的轴线与第一测量球杆孔的轴线夹角为60°。
进一步的,第二测量球杆孔、第三测量球杆孔和第一测量球杆孔均为螺纹孔。
进一步的,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端设有滑槽,测量球装夹座下端设有与滑槽配合滑动的滑块,测量球装夹座上设有贯穿滑块的螺纹孔,测量球装夹座通过锁紧螺钉固定于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
进一步的,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端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滑槽,测量球装夹座下端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滑块。
进一步的,测量球装夹座上端开设有用于水平放置待测坐标测量球的球杆的V型槽,测量球装夹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紧盖。
进一步的,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的滑槽中心轴线过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圆心,测量球装夹座上的第二测量球杆孔、第三测量球杆孔和第一测量球杆孔的轴线与在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的滑槽中心轴线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的滑槽一侧上端面设有中心刻度,测量球装夹座的一侧面设有用于与圆柱度测量仪工作台上中心刻度对齐定位的对准刻度。
进一步的,压紧盖下端面设有与待测坐标测量球的球杆匹配的压槽。
一种基于坐标测量机测针用球圆度检测装置的球截面圆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6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全型汽车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