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2D人脸检测和3D人脸识别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1057.6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3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葛晨阳;邓鹏超;卢泳冲;屈渝立;乔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检测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融合2D人脸检测和3D人脸识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通过3D深度相机采集RGB图像和深度图像,或采集IR图像和深度图像;
S200:对RGB图像或IR图像进行预处理;
S300:对预处理后的RGB图像或IR图像,根据retinaface 2D检测方法检测人脸,框出人脸边界框以及鼻尖、左右眼、左右嘴角这5个人脸关键点;
S400:将所得到的5个人脸关键点映射到对应的5个XYZ关键点的点云上,对XYZ点云数据集检测到的三维人脸数据点云进行标准化;
S500:根据标准化后的三维人脸数据点云,将其正交投影至指定平面,进行网格拟合,网格拟合后将三维人脸数据点云转变为二维人脸深度图;
S600:将所述二维人脸深度图采用人脸识别方法进行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步骤S100中的所述3D深度相机是结构光深度相机或ToF深度相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200进一步包括:根据RGB摄像头和IR深度摄像头的内外参,将深度图像转换为XYZ点云数据集,并得到RGB图像和IR图像像素点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300中retinaface2D检测方法具体为:通过输入预处理后的IR或RGB图像送入主干网络,在人脸检测多任务学习中,除了传统的人脸分类损失函数和face box损失函数,额外标注了人脸5个关键点信息,并以此引入人脸对齐的额外监督信息损失函数,还引入了self-supervised解码分支预测3D人脸信息分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400中的三维人脸数据点云标准化具体步骤如下:以鼻尖作为新的坐标系的原点,左眼到右眼的方向作为新的x轴方向,双眼中点到双嘴角中点的方向作为新的y轴方向,新的z轴由x轴和y轴叉乘运算确定;通过坐标变换得到每个三维人脸在新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值,且所有三维人脸数据均经过变换后朝向、姿态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500中的所述网格拟合指的是由三维格式转换成为二维格式,二维格式的像素值代表深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600中的所述人脸识别方法主要由特征点检测、全局特征提取网络GFE、局部特征提取网络LFE和全连接层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GB摄像头和IR深度摄像头内外参通过3D深度相机标定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得到的RGB图像像素点映射关系具体是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RGB图像与深度图像通过标定获得的内外参将两者图像像素对齐。
10.一种融合2D人脸检测和3D人脸识别的装置,包括:
用于通过3D深度相机采集RGB图像和深度图像,或采集IR图像和深度图像的装置;
用于对RGB图像或IR图像进行预处理的装置;
用于对预处理后的RGB图像或IR图像,根据retinaface 2D检测方法检测人脸,框出人脸边界框以及鼻尖、左右眼、左右嘴角这5个人脸关键点的装置;
用于将所得到的5个人脸关键点映射到对应的5个XYZ关键点的点云上,对XYZ点云数据集检测到的三维人脸数据点云进行标准化的装置;
用于根据标准化后的三维人脸数据点云,将其正交投影至指定平面,进行网格拟合,网格拟合后将三维人脸数据点云转变为二维人脸深度图的装置;
用于将所述二维人脸深度图采用人脸识别方法进行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10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