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科粘结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20827.9 | 申请日: | 202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7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薛静;王鸣;黄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6/30 | 分类号: | A61K6/30;C08F220/32;C08F222/20;C08F220/20;C08F220/06 | 
| 代理公司: | 淄博启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80 | 代理人: | 王燕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科 粘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科粘结剂,具体涉及一种齿科粘结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可聚合单体、引发剂、低共熔溶剂和填料,其中:低共熔溶剂包含季胺抗菌剂和可聚合氢键供体,可聚合氢键供体为丙烯酸。季胺抗菌剂具有R1R2R3R4N+X‑的结构,其中R1、R2和R3为‑H或任选取代的C1‑C18烷基,R4为甲基苯,X选自F、Cl、Br或I。本发明在简化制备方法的同时,能够增加抗菌活性、降低技术敏感性、降低牙齿敏感性,减少微渗漏,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科粘结剂,具体涉及一种齿科粘结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齿科粘结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的生物医用复合树脂材料,用来粘结牙齿组织和植入或填充材料,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齿科粘结剂的成分主要包括树脂单体、引发剂、溶剂和填料。其中,树脂单体一般采用丙烯酸酯类的单体,是齿科粘结剂的有效成分,可以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固化;引发剂一般采用樟脑醌和/或其他辅助引发剂;溶剂一般采用乙醇和/或丙酮,溶剂主要起稀释作用,通过使用乙醇、丙酮等溶剂,降低齿科粘结剂的粘度,使其更容易渗透到牙齿的微结构中;填料一般采用气相二氧化硅和/或玻璃粉,在粘结剂使用时,涂抹完之后需要通过压缩空气吹拂将溶剂挥发,否则溶剂的残留会影响树脂单体的聚合反应,从而影响最终的粘结强度。而填料的使用,一方面通过改变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有利于粘结剂渗透到牙齿微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结构增强机理有利于材料机械强度的提高从而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另外,通过树脂单体或者填料的改性,可以赋予齿科粘结剂抗菌、氟离子释放等功能。然而,此类配方的复合树脂类粘结剂通常存在的问题是聚合收缩的特性造成粘结界面的破坏,使用过程中易造成牙齿敏感,粘结强度因操作者的不同而带来技术敏感,牙齿修复之后继发龋发生率相对较高等。
齿科粘结剂在临床上使用时,首先需要清洁待粘结表面,然后在处理后的牙齿表面均匀涂抹薄层,使用压缩空气吹干、吹薄,最后使用紫外灯照射通过聚合反应使胶粘剂固化,即可进行后续材料的粘结。在进行牙本质表面粘结时,由于处理后的牙齿表面牙小管暴露,在吹干、吹薄时,外界刺激引起牙小管内液体的流动,从而引起牙齿敏感。聚合过程中发生聚合收缩,进而造成微渗漏。使用此类配方的齿科粘结剂进行牙齿修复之后,与银、汞等金属材料修复相比,继发龋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继发龋的产生与复合树脂材料表面或修复材料与窝洞缝隙中细菌的积累和生物膜的形成密不可分。因此,制备具有缓冲收缩应力和抗菌特性的弹性粘结界面的齿科粘结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0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