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接收机及发射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9594.0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哲;赵钦源;王帅;陈菁菁;金万杨;张昊星;方金辉;安建平;卜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清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波 mmse 均衡 方法 接收机 发射机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接收机及发射机,其中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包括复包络相反的第一导频数据和第二导频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之和,确定平均噪声功率;基于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之差,确定信道频域特性参数;基于所述平均噪声功率和所述信道频域特性参数,进行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接收机及发射机,能够将噪声数据从接收信号中准确分离,提高了噪声功率计算的准确度,使得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能够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得以应用,同时还可以在确定噪声功率时同步实现信道估计,降低了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接收机及发射机。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时常在电磁波传播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工作,这种环境带来的一个基本挑战是需要克服多径传播的影响。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信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为了满足通信设备用户的需求,需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多径弥散效应导致弥散的符号数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而快速增加。因此相同传播环境下,多径弥散的符号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为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做解调处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为了对抗多径效应带来的符号数增加以及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问题,常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方法,但其使用多载波传输,信号峰均比(Peak-to-AverageRatio,PAR)较大,导致发射机射频使用时功率回退,制约了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解决多载波传输造成的功放非线性所带来的射频损伤,可以采用单载波传输方案。其中,单载波MMSE(Minimum Mean SquareError,最小均方误差)频域均衡算法由于具有很强的均衡能力,能够以较小的复杂度和处理时延克服多径效应所带来的时延扩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算法一直以来大多在仿真系统中得以验证性能,却鲜有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得以应用。该算法难以实际应用的原因在于:在对信道进行均衡处理时,该算法需要获取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值,但是在实际收发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处,接收到的信号中有效信号与噪声相互混杂、难以分离,使得难以准确计算出噪声自身的功率。
因此,如何从接收信号中分离出噪声数据并计算噪声的功率,使得计算得到的噪声功率更准确,让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算法能够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成功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接收机及发射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分离噪声数据和有效信号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包括复包络相反的第一导频数据和第二导频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之和,确定平均噪声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之差,确定信道频域特性参数;
基于所述平均噪声功率和所述信道频域特性参数,进行单载波MMSE频域均衡处理。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之和,确定平均噪声功率,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按位对齐后相加,得到噪声数据;
基于所述噪声数据,确定平均噪声功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之差,确定信道频域特性参数,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频数据和所述第二导频数据按位对齐后相减,得到导频有效数据;
基于所述导频有效数据,确定信道频域特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9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偏校正方法及接收器
- 下一篇:相干快跳频系统的射频前端及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