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隧道内管道焊接的气体排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18707.5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张乐珍;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F04D27/00;F04D29/40;F04D29/60;F04D29/70;F04D29/00;B08B15/04;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20120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隧道 管道 焊接 气体 排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隧道内管道焊接的气体排污系统,包括可移动式的吸气罩和机箱,吸气罩和机箱通过软管连接。吸气罩呈去头的锥形管状结构;吸气罩为包括夹层的双层结构;夹层与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喷气口;夹层围成的管状结构为吸气口;吸气罩尺寸较大的一端的外壁和夹层上均设有折叠伸缩部;每一折叠伸缩部均包括伸缩骨架,以及覆盖在相应的伸缩骨架上柔性遮蔽层;机箱包括送风机和排风机,并均籍由软管与吸气罩连通;软管与吸气罩连接的一端为同心双层管结构,同心双层管结构的内管与夹层连接;同心双层管结构的外管与外壁连接。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应对不同的焊接工况,使排风效率在每一个工况下都达到最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对隧道内管道焊接的气体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焊接烟尘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Fe、Mn、Mg等,长期从事焊接有关工作,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尤其是针对于在隧道等封闭空间的焊接,自然通风情况极差,若不及时排除,都将游荡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体内,产生严重危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方式。
绝大部分焊接场所都采用局部通风的方式,这是由于焊接产生的烟尘是定点排放,且烟尘含量较大,在焊接作业点附近设置吸气罩,不等烟尘扩散就把它排走,这样所需的排风量约为全面排风的1/3,而且排烟效果好,从根本上减少了焊工吸入焊接污染物的问题。
现有的吸风罩大都存在自身局限,只能适应一种工况,改变工况时,排除烟尘效率就下降,导致需要经常更换设备,造成资金花费较多且能源浪费,如在应对不同管径的管道焊接时,吸风罩口大小若固定的话,可能对于某些管径的管道的通风效果会有所下降。
当前的吸风罩若按照罩口位置不同,分为侧吸罩、下部吸气罩、上部吸气罩;按照是否可以移动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但是无论哪种吸气罩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只针对一种或几种工况,不具有普遍性,且罩口大小多为固定,改变焊接工况时,排除烟尘的效果可能不明显。
因此,如何使排风罩能够适应多种工况,在保证排除烟尘的效率达到最大的情况下,能够不用时常更换排风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针对隧道内管道焊接的气体排污系统,实现的目的是能够应对不同工况,使排风效率在每一个工况下都达到最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针对隧道内管道焊接的气体排污系统,包括吸气罩和机箱,所述吸气罩和所述机箱通过软管连接。
其中,所述吸气罩呈去头的锥形管状结构;所述吸气罩为包括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夹层与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喷气口;所述夹层围成的管状结构为吸气口;
所述吸气罩尺寸较大的一端的所述外壁和所述夹层上均设有折叠伸缩部;每一所述折叠伸缩部均包括伸缩骨架和柔性遮蔽层;
每一所述伸缩骨架均包括多根伸缩杆;多根所述伸缩杆围绕所述吸气罩的中轴环绕均布于相应的所述夹层尺寸较大的一端和相应的所述外壁尺寸较大的一端;
所述柔性遮蔽层覆盖在相应的所述伸缩骨架上;
所述机箱包括送风机和排风机;所述送风机的出气口和所述排风机的进气口均籍由所述软管与所述吸气罩连通;
所述软管与所述吸气罩连接的一端为同心双层管结构,所述同心双层管结构的内管与所述夹层连接;所述同心双层管结构的外管与所述外壁连接,使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夹层空间与所述喷气口连通;
所述软管与所述机箱连接的一端包括与所述内管连通的出气端和与所述外管连通的进气端;
所述出气端与所述排风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端与所述送风机的出气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风机的出气口设有除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8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联式单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 下一篇:环卫车气动离合器稳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