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床身导轨精度的动态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7647.5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3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王国辉;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00 | 分类号: | B23Q17/00;B23Q1/01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7 | 代理人: | 果浯溪 |
地址: | 16104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数控 龙门 铣床 床身 导轨 精度 动态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床身导轨精度的动态调整方法,属于机床设备维护技术领域,首先对机床进行生产加工的刀具主轴的运行轨迹直接测量,在机床工况的运动状态下调整,增加机床数控系统的反馈值作为检测调整的依据,以每次调整机床应力释放达到稳定后为下一次调整的起始点,采取多次测量,找准调整位置,进行有效调整;根据机床大小不同,调整垫铁的数量一般为几十块,多的可以上百块;首先在机床床身下方安设调整垫铁,刀具主轴两端分别安有钢丝显微镜和水平测量仪,刀具主轴下端安装千分表,导轨上面安有电子水平仪,具体调整包括十一个步骤。有效的避免了床身导轨研伤的发生,提高了经济效益,调整人员是原有调整方法的一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床身导轨精度的动态调整方法,属于机床设备维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此类大型机床床身导轨精度的调整方法是静态调整方法,即:设备停机,机床停靠一侧用检测仪器对床身导轨直接测量、调整的方法,其不足在于:(1)、在承重、温度变化时精度保持性差;(2)、调整力矩过大,抗冲击、振动、温差变化的能力差;(3)、容易造成调整垫铁、地脚螺栓损坏;(4)、容易造成机床导轨研伤,机床驱动阻力增大;(5)调整周期长,人员多,精度保持性差极易造成床身导轨研伤。造成长时间的停工修理,费用巨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床身导轨精度的动态调整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常规调整方法的所有缺点,还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难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床身导轨精度的动态调整方法,首先对机床进行生产加工的刀具主轴的运行轨迹直接测量,在机床工况的运动状态下调整,增加机床数控系统的反馈值作为检测调整的依据,以每次调整机床应力释放达到稳定后为下一次调整的起始点,采取多次测量,找准调整位置,进行有效调整;根据机床大小不同,调整垫铁的数量一般为几十块,多的可以上百块;首先在机床床身下方安设调整垫铁,刀具主轴两端分别安有钢丝显微镜和水平测量仪,刀具主轴下端安装千分表,导轨上面安有电子水平仪,具体调整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机床的现有精度测量、存档;
第二步:将机床床身下端地脚螺栓上端的预紧螺母松开,反复开动机床,释放导轨应力,同时注意查看数控系统驱动轴反馈的电流值的大小变化,驱动电流稳定在5%-8%为正常值;
第三步:对机床主轴部分进行水平精度与直线精度的动态检测,电子水平仪变化值在0.01mm-0.02mm之间为正常值,测量直线精度的钢丝显微镜变化值在(0.01mm-0.05mm)/全长为正常值;
第四步:通过对检测值与数控系统驱动反馈值进行综合计算,计算公式为:测量间距长度×误差格数×0.01/1000,准确计算出调整点;
第五步:当检测数值变化微小时,方可进行调整,采用调整垫铁螺栓角度值的变化来对多块垫铁统一调整,相邻调整垫铁螺栓的角度值可按相应比例顺序调节,例如5°,10°,15°,20°......;
第六步:在调整过程中,机床不得停电、停泵,保持机床正常工况,释放应力;
第七步:一次调整后,机床在全行程正常运行,保证对调整垫铁3反复施压,达到数值稳定后进行下次调整;
第八步:水平测量仪与钢丝显微镜应同时使用随机床同步运动,在利用钢丝显微镜调整直线度时,水平测量仪对水平精度同时监控,不能发生改变,充分反映出机床现状,以便综合调整;
第九步:调整过程中要求每块调整垫铁受力均匀,调整力矩一致,预紧力矩一致;
第十步:机床导轨在地脚螺栓没有预紧的前提下,精度应调整到标准值,且大于一天以上不发生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