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专利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专利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7198.4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8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张蕾;胡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知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1 | 分类号: | G06F16/951;G06F16/33;G06F21/60;G06F21/31;G06Q50/18;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周成金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专利 数据 机器 学习 预警系统 | ||
1.一种基于专利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专利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有专利预警管理系统软件且部署有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软件的本地预警服务器、运行有调用管理系统且部署有网络爬虫的专利数据采集服务器集群、运行有专利预警管理系统软件的计算机终端设备;
计算机终端设备与本地预警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的专利数据采集服务器集群由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1、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2、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3,…,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n组成;
本地预警服务器调用专利数据采集服务器集群中的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i采用网络爬虫根据搜索关键字去抓取相对应的专利大数据;
本地预警服务器调用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专利大数据,输出与搜索关键词相关联的专利技术路线和技术功效数据;
专利预警管理系统调用专利技术路线和技术功效数据,制作出相应的风险预警专利地图;
专利数据采集服务器集群中的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i的调用管理系统采用零知识证明的验证方法对本地预警服务器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其交互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本地预警服务器在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i的调用管理系统上进行用户注册,具体包括:
(1)调用管理系统在注册页面上弹出与本地预警服务器进行交互式通信的对话框;
(2)本地预警服务器选定一个在有限域Fq上的椭圆曲线E,G为椭圆曲线E上的一个点,且使P=nG;
本地预警服务器随机选择一个整数k(k<q),计算Q=kG,并将Q、P、G和椭圆曲线E传送给调用管理系统,即输入到对话框内;
步骤二:当本地预警服务器向专利数据采集节点服务器Si发送调用请求时,调用管理系统开始对本地预警服务器的身份进行验证,具体的验证过程为:
(1)调用管理系统在验证页面上弹出与本地预警服务器进行交互式通信的对话框;
(2)调用管理系统随机选择一个整数r(k<q),并将r发送本地预警服务器,即显示在对话框内;
(3)本地预警服务器计算m=k-rn(mod q-1),并将m发送调用管理系统,即输入到对话框内;
(4)调用管理系统检验Q=mG+rP是否成立;
若等式Q=mG+rP成立,证明本地预警服务器知悉私有密钥n,则调用管理系统通过本地预警服务器的身份验证,否则就拒绝通过本地预警服务器的身份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专利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专利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构成一轮认证,重复执行ki次,在某一轮验证的执行过程中,本地预警服务器没有通过验证,则整个验证过程终止,即本地预警服务器未通过调用管理系统的身份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专利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专利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地预警服务器配置有用于存储专利大数据的源专利数据库和预警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专利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专利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监督学习算法,该监督学习算法通过给定n组以专利大数据技术内容为输入层、以专利技术路线和技术功效为输出层的训练集,来学习如何关联输入和输出,获得输出专利技术路线和技术功效的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知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知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1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