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类零件精加工的胶接装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0810.5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0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峰;谭贻文;张洪彬;李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迪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零件 精加工 胶接装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夹方法,提供一种薄片类零件精加工的胶接装夹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待加工薄片类零件的结构制作夹具;步骤2、将自由状态下的薄片类零件放在平直的夹具上,对薄片类零件定位面及夹具端面滴入胶水进行胶接保证定位面完全与夹具端面贴合;步骤3、将胶接好的零件和夹具一起装夹到数控车床中;步骤4、再次对零件进行胶接固定,将零件定位面与夹具端面的所有缝隙填入足量的胶水,将零件完全粘牢;步骤5、加工薄片类零件精加工尺寸;步骤6、加工完成后,对粘胶部位注入丙酮溶液,待胶水软化后取下零件。本发明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航空机械加工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夹方法,尤其是薄片类零件精加工减少装夹变形的一种装夹方法。
背景技术
薄片类零件是航空机械产品中常见的一类零件。该类零件径向尺寸较大,而壁厚尺寸较小,零件加工时对零件的装夹方式要求极高。若采用常规装夹方法(如抱紧零件外径、压紧零件端面等)加工零件时,由于零件壁厚较小,采用常规装夹方式(如抱紧外径或压紧端面等)可用装夹面积极少,加工时零件易产生窜动,导致零件报废;而且,采用常规装夹方式加工薄片类零件时,由于受夹紧力的约束,加工后零件产生较大翘曲变形,拆卸零件时,必定会产生变形回弹,自由状态下无法保证尺寸、形位公差等加工要求。因此,加工薄片类零件普遍存在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薄片类零件精加工的胶接装夹方法,即薄片类零件精加工时采用粘胶装夹方式,实现无外力装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
一种薄片类零件精加工的胶接装夹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待加工薄片类零件的结构制作夹具;
步骤2、将自由状态下的薄片类零件放在平直的夹具上,对薄片类零件定位面及夹具端面滴入胶水进行胶接保证定位面完全与夹具端面贴合;
步骤3、将胶接好的零件和夹具一起装夹到数控车床中;
步骤4、再次对零件进行胶接固定,将零件定位面与夹具端面的所有缝隙填入足量的胶水,将零件完全粘牢;
步骤5、加工薄片类零件精加工尺寸;
步骤6、加工完成后,对粘胶部位注入丙酮溶液,待胶水软化后取下零件。
步骤1制作的夹具要保证夹具端面跳动不大于0.01mm。
步骤2中,若发现薄片类零件自由状态下翘曲变形,可在零件定位面与夹具端面的缝隙中塞入塞尺进行填充,直至塞尺无法再插入零件定位面与夹具端面的缝隙中,然后滴入适量的胶水,等待胶水凝固。
步骤3中,装夹使用四爪夹盘夹紧夹具,打表找正薄片类零件定位基准。
步骤5中,精加工时不可浇注冷却液。加工时背吃刀量为0.1mm以下。进给量为0.05mm/rad以下。
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7、清理薄片类零件胶接平面及夹具上的胶水,保证零件表面无多余物。
进一步的,还包括:
步骤8、对薄片类零件加工尺寸进行测量。
若发现零件尺寸、形位公差不合格并且零件加工余量足够的情况,重复步骤2~步骤8。
本发明实施例的胶水采用502胶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粘胶粘结的方式实现对薄片类零件精加工无应力装夹,从根本上解决该类零件精加工时因装夹变形导致零件拆卸后翘曲变形,相关尺寸及形位公差等加工要求不符合工艺规程的问题。并且上述方法不受零件材料、尺寸的限制,实际加工效果好,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航空机械加工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0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