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释磷肥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4977.0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叶李艺;赵佳佳;赖英萍;尹应武;吐松;陈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80;C01B32/05;C02F1/28;C02F1/58;B01J20/04;B01J20/20;C02F101/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磷肥的制备方法,用四水乙酸镁、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生物质炭为原料,将MgO通过溶胶凝胶法负载于生物质炭上,再经焙烧获得负载型生物质炭吸附剂;将该生物质炭吸附剂投入含磷废水中吸附其中的磷,经烘干后获得所述缓释磷肥。本发明制得的缓释磷肥既解决了施用化肥时土壤中磷含量高的问题,又可为土壤提供了磷素,缓解了磷资源的消耗,同时从源头上抑制了磷流失进入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磷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的增加,在种植过程中人们加大了对化肥的施用。由于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可被作物直接吸收的磷也以带负电的形式存在,这将不利于磷素的保持。因此,磷肥很容易流失进入河流湖泊,进而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不仅浪费磷资源,而且污染水体环境。如果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素富集,然后在土壤中缓释,这将具有储存磷资源与防治富营养化的双重意义。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无氧或缺氧下焙烧得到的固态产物,它具有比表面积大、成本低、原料来源丰富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土壤的修复与改良。将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不仅起到碳封存、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土壤的碱度,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然而,由于生物质炭表面往往呈碱性,不利于对磷素的吸附,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土壤中磷素的保持。
MgO作为一种金属氧化物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但是用常规方法制得的MgO团聚严重,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同时镁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土壤的碱度。将氧化镁负载在生物质炭表面将有利于提高生物质炭对磷的吸附,但用常规浸渍法得到的氧化镁负载生物质炭存在负载不牢固、吸附量不高等的缺点。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得到的MgO负载生物质炭,不仅表现出对废水中磷的超高吸附能力,而且富集磷后可作为缓释磷肥用于土壤,其磷素释放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缓释磷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释磷肥的制备方法,用四水乙酸镁、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生物质炭为原料,将MgO通过溶胶凝胶法负载于生物质炭上,再经焙烧获得生物质炭吸附剂;将该生物质炭吸附剂投入含磷废水中吸附其中的磷,经烘干后获得所述缓释磷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质炭为大豆秸秆基生物质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豆秸秆基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为:将大豆秸秆粉碎过筛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焙烧,得到所述大豆秸秆基生物质炭。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豆秸秆基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中的焙烧的程序为:从室温以4-6℃/min的速率升温至400-600℃,保温1.5-2.5h。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质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所述四水乙酸镁、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生物质炭加入到乙二醇中充分分散,获得混合物;将该混合物经加热、离心、乙醇洗涤和烘干,获得吸附剂前驱体;将该吸附剂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焙烧,即得所述生物质炭吸附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65-175℃,时间为2-4h。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获得生物质炭吸附剂的焙烧的程序为:从室温以4-6℃/min的速率升温至500-600℃,保温2-4h。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四水乙酸镁与乙二醇的比例为1g∶40-65mL。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乙二醇的比例为1g∶60-80mL。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质炭与乙二醇的比例为1g∶80-250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4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