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厢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8218.X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俏;张雯;李秋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0 | 分类号: | B60P1/00;B62D33/04;B60J5/04;B62D29/00;B60R13/08;E05F1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厢及车辆,该车厢包括底板(1)和厢体(2),所述厢体(2)与所述底板(1)的一个侧边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厢体(2)的另一个侧边能够打开和关闭以实现车厢从侧面开启和关闭。所述底板(1)与所述厢体(2)可转动连接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侧边布设的球形槽(12),所述厢体(2)的底部设有适配在所述球形槽(12)中的球头(23),所述厢体(2)与所述底板(1)的另一个侧边采用L型咬合搭接或者插接。本发明的车厢采用侧方开启方式,开启后不会占用过多的车外空间,且打开空间更大,便于车厢内物品尤其是体积很大的物品的移送,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厢以及包含该车厢的车辆。
背景技术
货车是用于运输的交通工具,其包括车头、车架、车轮以及车厢,车厢的厢门为左右对开,一般设置在车厢侧面,厢门上设置有锁具,起到防盗的作用,该厢门制作简单,打开方便,但其不足在于,左右对开式的,打开门后占用空间大,而且不利于车厢内部物品的移送,降低工作效率。
为解决以上问题,专利CN106956575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车厢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槽,侧门包括上侧门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下侧门,开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立柱槽内的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及与链条相啮合的上齿轮和下齿轮,链条的起始端与下侧门的内侧相接,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部通过固定板与链条的末端相连接,链条绕过四连杆机构和固定板的相接位置和上齿轮,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导轨,四连杆机构的末端与导轨滑动配合。该方案的开门设置在车厢的一侧,便于车厢内部物品的移出,提高工作效率;将侧门设计成上下开式,开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组合式,解决了侧厢门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但是其开门机构的结构复杂,且打开空间仍然有限,对于体积很大的货物,装卸都不容易。
另外,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世界节能与环境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排放降低5%-6%,汽车轻量化是节能和环保的需要。目前,大多数厢式车存在重量大,安装繁琐的问题,因此发明一种存储空间大,一体安装,性能优良,且轻量化明显的车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厢,该车厢采用侧开启方式,加大开启空间,便于大体积货物装卸。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厢采用侧开启方式,加大开启空间,便于大体积货物装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车厢,该车厢包括底板和厢体,所述厢体与所述底板的一个侧边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厢体的另一个侧边能够打开和关闭以实现车厢从侧面开启和关闭。
具体地,所述底板与所述厢体可转动连接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侧边布设的球形槽,所述厢体的底部设有适配在所述球形槽中的球头;或者
所述厢体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球形槽,所述底板的侧边上设有适配在所述球形槽中的球头,
所述厢体与所述底板的另一个侧边采用L型咬合搭接或者插接。
优选地,所述厢体通过气撑杆、气缸或油缸实现从侧面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所述厢体为整体,所述气撑杆、所述气缸或所述油缸一端设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设在所述厢体上。
另一个具体地,所述厢体包括盖体和位于所述盖体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撑杆、所述气缸或所述油缸一端设在所述底板或所述端盖上,另一端设在所述盖体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端盖的顶面形成有凸起,所述盖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或者
所述端盖的顶面设有凹槽,所述盖体的底面形成有与所述凹槽适配的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8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