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7640.3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郑琪;卢孔燎;叶小明;葛晴;陈浙;楼锦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4/06 | 分类号: | C08F214/06;C08F216/18;C08F220/32;C08F2/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本体 聚合 树脂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配方,包括:氯乙烯单体65~75份,乙烯基异丁基醚25~35份,第三单体为乙烯单体重量的1~5‰,引发剂为乙烯单体重量的0.1~5‰;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乙烯基异丁基醚、引发剂、第三单体投入压力釜,再压入氯乙烯单体,搅拌升温至反应温度40~80℃,反应5~6小时,转化率的控制范围为10~60%,压力降约0.1~0.3Mpa,过滤干燥得氯醚树脂细小颗粒;采用本发明的配方和方法聚合均匀,体系纯净,得到的氯醚树脂质量好,溶解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是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乙烯-异丁基乙烯基醚(VC-IBVE)共聚树脂,简称氯醚树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涂料、油墨用黏结树脂,能溶于众多溶剂中,包括涂料生产常用的芳香烃和酯类溶剂;能与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干性油、焦油、沥青以及增塑剂混溶;氯醚树脂具有强的抗皂化性,并因结合的氯原子十分稳定,使涂料具有耐水、耐化学品腐蚀的性能,其防腐能力是普通防腐涂料的2~3倍;同时由于氯醚树脂不含量反应性双键,因此不易为大气氧化而降解,涂层耐老化,耐热,不易泛黄及粉化;氯醚树脂与各种基质均有较好的黏着性,能对钢铁、锌、铝等金属表面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氯醚树脂组成中,IBVE具有内增塑性,不加外增塑剂的涂层已有较好的增塑性,因而不会因增塑剂的迁移损失而变脆。
由于氯醚树脂具有以上优越的性能特点,氯醚树脂可取代通用的氯化橡胶,广泛用于海洋钻井平台、高档船舶和集装箱等的防腐涂料。与氯化橡胶相比,氯醚树脂在耐热性、耐碱性、耐紫外光和抗粉化性等方面都显示了其优越性。
氯醚树脂在工业上可采用悬浮法、乳液法等方法生产,一般采用乳液法生产。悬浮法在水中按比例加入氯乙烯、乙烯基异丁基醚、分散剂、乳化剂、引发剂等。一般使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油溶性引发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还需加入分散剂,反应温度较乳液聚合略高一些,一般为40-80℃。悬浮法生产工艺简单,缺点是产品粒径大且不均一,产品酯溶性相对差,不利于使用,在油墨等的应用上受到限制。乳液法工艺与悬浮法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反应前需要对单体进行预乳化,采用水溶性引发剂,反应结束后产品需要经过破乳、脱水、干燥和粉碎等过程,生产工艺较为繁琐,因聚合较均匀,产品质量较好,酯溶性好。但存在大量含盐废水,不利环保。
市场需要一种能够解决悬浮聚合的聚合不均匀和乳液聚合工艺含有大量含盐废水的问题的聚合方法,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本体聚合,聚合均匀,体系纯净,得到的氯醚树脂质量好,溶解性能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包括:氯乙烯单体65~75份,乙烯基异丁基醚25~35份,第三单体为乙烯单体重量的1~5‰,引发剂为乙烯单体重量的0.1~5‰。
前述的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包括:氯乙烯单体65~75份,乙烯基异丁基醚25~35份,第三单体1~5‰,引发剂为乙烯单体重量的1~4‰。
前述的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引发剂为油溶性引发剂,包括过氧化物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
前述的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配方,第三单体包括:含有环氧基团的单体,含有羟基基团的单体,含有酯基基团的单体,含有羧基基团的单体。
一种本体聚合氯醚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准备材料;配方包括:氯乙烯单体65~75份,乙烯基异丁基醚25~35份,第三单体为乙烯单体重量的1~5‰,引发剂为乙烯单体重量的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