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动平衡性能的全地形车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6799.3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1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学鹏;金李伟;高伟明;庞军华;解瑞;姜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00 | 分类号: | B60C9/00;B60C9/02;B60C9/18;B60C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恒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8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动平衡 性能 地形 车轮 | ||
本申请涉及全地形车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动平衡性能的全地形车轮胎。一种改善动平衡性能的全地形车轮胎,该轮胎包括轮胎本体、位于轮胎本体内侧的保气层、位于保气层外侧的帘布层、位于帘布层径向外侧的缓冲层;所述的轮胎本体包括胎冠部、位于胎冠部两侧的胎肩部、两胎肩部下方的胎侧部及胎唇部,所述的帘布层的两端分别绕过胎唇部并向外翻卷,所述的胎唇部设有钢丝圈;所述的轮胎胎冠由两部分通过斜面搭接的胎面构成,两块胎面自身胎面接头在轮胎周向上处于170~190度对称状态。该轮胎可以在制造成本维持不变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全地形车轮胎的动平衡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全地形车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动平衡性能的全地形车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全地形车因其使用地形较为广泛,常作为一种常规的娱乐用车辆,除了在娱乐休闲场合使用,越来越多消费者将其用来进行搬运工作使用,因而对全地形车轮胎的动平衡性能提出了新需求。但因全地形车轮胎为保证其良好的通过性能和抗刺扎能力,轮胎花块一般较大且深,独立性强,这对动平衡性能是尤其不利的。目前汽车轮胎一般采用配挂重铅块于钢圈的两侧,使之平衡。目前,对于全地形车轮胎则没有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动平衡性能的全地形车轮胎,可以在制造成本维持不变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全地形车轮胎的动平衡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善动平衡性能的全地形车轮胎,该轮胎包括轮胎本体、位于轮胎本体内侧的保气层、位于保气层外侧的帘布层、位于帘布层径向外侧的缓冲层;所述的轮胎本体包括胎冠部、位于胎冠部两侧的胎肩部、两胎肩部下方的胎侧部及胎唇部,所述的帘布层的两端分别绕过胎唇部并向外翻卷,所述的胎唇部设有钢丝圈;所述的轮胎胎冠由两部分通过斜面搭接的胎面构成,两块胎面自身胎面接头在轮胎周向上处于170~190度对称状态。
作为优选,两块所述的胎面的截面形状相同。两块所述的胎面的胶料相同。这样所述两块胎面由同一块口型挤出完成。
因第一块胎面贴合于成型鼓上后导致的贴合周长增加,作为优选,第二块胎面的长度与第一块胎面长度相差在20~60mm。
为保证轮胎的外观质量,作为优选,两块胎面在胎冠部搭接的尾端厚度在1~3mm,可减少搭接部位的缺胶病疵发生。
为保证两块胎面搭接的斜度,避免因斜度过大或斜度过小导致的轮胎曲挠过度,作为优选,两块胎面在胎冠部搭接的尾端与胎肩部位的距离在10~8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通过斜面搭接的胎面构成,两块胎面自身胎面接头在轮胎周向上处于170~190度对称状态,可实现以下功效:
1、本申请在高速行驶(≥80km/h)使用时,两块胎面自身胎面接头所产生的离心力能相互抵消大部分,从而有效提升了轮胎的动平衡性能,行驶中跳动及晃动程度明显下降。
2、采用本实验新型方式生产的轮胎进行室内耐久性能测试(测试标准为欧洲ECE标准),可满足法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全地形车轮胎胎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全地形车轮胎胎体结构,包括:7
轮胎本体、位于轮胎本体内侧的至少一层保气层2、位于保气层2外侧的至少两层帘布层3、4及位于帘布层4径向外侧的至少一层缓冲层5,所述轮胎本体包括胎冠部6、位于胎冠部6两侧的胎肩部7、两胎肩部7下方的胎侧部8及胎唇部1,所述帘布层3、4的两端分别绕过胎唇部1并向外翻卷。胎冠部6由斜接的两块胎面10、1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