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5180.0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娟 |
主分类号: | G01W1/10 | 分类号: | G01W1/10;G01W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服务 黄沙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平台以在大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对预设城市区域内未执行黄沙覆盖的区域执行预警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服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扬尘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的开放性污染源,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降雨后利用雨水资源立即清扫洗刷道路积存的泥水,是避免道路泥土风干后反复形成扬尘最有效手段,同时能够避免晴天时清扫形成扬尘,也能极大地节约清洁用水,是广大城镇应当立即采取的措施。
在硬化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时,注意严格采用合理的路面横向坡度和道路边缘排水设计,利用自然降水径流冲刷清洁路面尘土,对于降低扬尘污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治理扬尘污染的重要长效措施。
快速发展中的国内城市,普遍像是“大工地”,工地扬尘已日益成为危害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经过专门调研发现,10克泥土经过反复碾轧和气流的带动,至少能污染200平方米的地方。
但是,由于城市众多且每一个城市存在多个工地,因此以前的监控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工地扬沙监测的需求,需要类似大数据服务器的硬件设施提供相应的大数据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方法,能够采用分布式管理的模式对城市内每一区域的黄沙覆盖情况进行即时检测和预警,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大数据的数据供应模式以及基于风速的检测触发模式,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为此,本发明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处关键的发明点:
(1)采用城市内分布式高楼检测的模式,在获取当地区域的天气信息中的风速超限时启动对所述区域对应的高楼下方区域内的黄沙覆盖情况进行检测,从而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2)引入设置在城市内的大数据服务器以通过网络与城市内的多个数据收发机构连接,用于负责对城市内的多个数据收发机构提供各自所在地区的天气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平台以在大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对预设城市区域内未执行黄沙覆盖的区域执行预警操作,所述基于大数据服务的黄沙预警平台包括:
数据收发机构,设置在城市内的高度超过预设高度阈值的建筑物的顶部,用于定时接收所述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天气信息;
大数据服务器,设置在城市内,通过网络与城市内的多个数据收发机构连接,用于负责对城市内的多个数据收发机构提供各自所在地区的天气信息;
内容判断设备,设置在所述数据收发机构附近,与所述数据收发机构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天气信息中的风速等级超限时,发出第一驱动命令,否则,发出第二驱动命令;
全景捕获设备,设置在所述数据收发机构所在建筑物的顶部,与所述内容判断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命令时,启动对所述数据收发机构所在建筑物下方场景的图像捕获动作以输出下方全景图像;
信号锐化设备,与所述全景捕获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下方全景图像执行边缘锐化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信号锐化图像;
黄沙检测设备,与所述信号锐化设备连接,用于基于黄沙颜色分量分布范围判断所述信号锐化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是否属于构成黄沙成像区域的黄沙像素点;
像素拟合设备,与所述黄沙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信号锐化图像中的各个黄沙像素点执行拟合处理以获得相应的黄沙成像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娟,未经杨文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
- 下一篇:胞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