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挖孔屏背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1216.8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2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强;付迪飞;姜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H04M1/02;H04M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宗继颖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孔屏 背光源 | ||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挖孔屏背光源,其包括胶铁、LED芯片、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黑色单面胶条和黑色油墨层;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自上至下设置于胶铁中,且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背离LED芯片的一端处开设有挖孔结构;LED芯片设置于胶铁一端的反射片上,且LED芯片的发光面与导光板的一端面贴合;黑色单面胶条粘贴于光学膜片靠近LED芯片的一端的背离光学膜片的端面上;黑色油墨层丝印于光学膜片靠近导光板的端面上,且位于该端面的上周边和下周边上,以及该端面与挖孔结构接触的半圆周区域,半圆周区域靠近LED芯片设置。通过丝印所述黑色油墨层吸收四周多余的光线,改善和解决挖孔背光源亮边和亮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挖孔屏背光源。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屏幕朝着全面屏的快速发展,高屏占比背光源产品正成为背光厂商持续追逐的热点;一体化机身全面屏手机经历了从刘海屏到水滴屏的演变,从这种趋势来看,全面屏手机的刘海将越来越小,小到最后可能只剩一颗摄像头,而这就诞生了所谓的挖孔屏。
但是挖孔屏在屏幕底部(光源处)和上边(远离光源的一端),以及挖孔的位置存在亮边和亮线的情况,尤其是在白色背景更为明显。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发展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挖孔屏背光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挖孔屏在屏幕的底部、上部及挖孔位置存在亮边和亮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挖孔屏背光源,其包括:
胶铁、LED芯片、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黑色单面胶条和黑色油墨层;
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自上至下设置于所述胶铁中,且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背离所述LED芯片的一端处开设有挖孔结构;
所述LED芯片设置于所述胶铁一端的反射片上,且所述LED芯片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面贴合;
所述黑色单面胶条粘贴于所述光学膜片靠近所述LED芯片的一端的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面上;
所述黑色油墨层丝印于光学膜片靠近导光板的端面上,且位于该端面的上周边和下周边上,以及该端面与挖孔结构接触的半圆周区域,所述半圆周区域靠近LED芯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黑色油墨层包括第一油墨层、第二油墨层和第三油墨层;
所述下周边靠近所述LED芯片,所述上周边背离所述LED芯片,所述半圆周区域靠近所述下周边;
所述第一油墨层设置于所述下周边处,所述第二油墨层设置于所述上周边处,所述第三油墨层设置于所述半圆周区域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油墨层设置为月牙形;
所述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相对两端设置为月牙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墨层的丝印宽度为0.9±0.05mm;
所述第二油墨层的丝印宽度为0.28-0.18mm;
所述第三油墨层最大丝印宽度为0.252±0.05mm;
所述黑色单面胶条的宽度为0.41-0.53mm。
进一步的,所述挖孔结构的设置为通孔,直径为4±0.05mm;
所述挖孔结构的开设与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左上角处;
所述挖孔机构的中心至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的上周边的距离为6.597±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居防护系统
- 下一篇:用于智能家居和通信基站的通信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