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痰湿体质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8465.1 | 申请日: | 202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廖火旺;齐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凤火养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39/00;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体质 养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痰湿体质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养生茶技术领域,养生茶的原料包括罗汉果、陈皮、薏苡仁、茯苓、炙甘草、大枣、桂圆、荷叶、芡实或白术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的养生茶以天然食材、药食两用的物品和可用保健食品的物品为主要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脾胃、燥湿化痰、养血安神、行气理气、调畅人体气机等功效,用于痰湿体质者的调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加入行气理气功效的物品,使得清阳可升、浊阴得降,气机通畅、升降有疗,并通过原料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得脏腑各项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不仅对湿痰体质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而且方便人们日常代茶饮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生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痰湿体质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亚健康状态。对于痰湿体质而言,常见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等,其他表现为面色暗黄、眼胞微浮、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同时大便正常,但是要么感觉解不干净、要么黏糊糊粘在马桶上,而小便不多或微浑浊,痰湿体质人群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豁达、善于忍耐,而且还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同时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痰湿体质的养生茶,以具有燥湿、益气、健脾功效的物品为君,以具有补益肺肾、化痰功效的物品为臣,以具有行气理气功效的物品为佐使,通过加入行气理气功效的物品,使得清阳可升、浊阴得降,气机通畅、升降有疗,并通过原料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得脏腑各项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不仅对湿痰体质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而且方便人们日常代茶饮用。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用于痰湿体质的养生茶的方法,具有制备简便、便于控制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痰湿体质的养生茶,按重量百分数计,其原料包括罗汉果11-37%、陈皮7-28%、薏苡仁10-25%、茯苓5-15%、炙甘草5-15%、大枣10-40%、桂圆7-38%、荷叶3-18%、芡实或白术中的一种或两种6-32%。
较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数计,其原料包括罗汉果15-20%、陈皮10-20%、薏苡仁13-15%、茯苓8-10%、炙甘草7-10%、大枣15-25%、桂圆10-20%、荷叶6-10%、芡实或白术中的一种或两种10-15%。
较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数计,其原料包括罗汉果11-37%、陈皮7-28%、薏苡仁10-25%、茯苓5-15%、炙甘草5-15%、大枣10-40%、桂圆7-38%、荷叶3-18%、芡实6-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医学理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也能由痰引起,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之痰。中医认为水液的代谢是由肺、脾、肾三脏所立。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脾气散精,将水精和部分谷精一同上输于肺,其中清纯部分经肺气的宣发、输布于皮毛、肌腠和头面诸窍而润泽之;浓厚部分经肺气的肃降,下行濡润五脏六腑。输送到皮肤肌腠的津液被利用后可化汗排出体外。输送到脏腑的水精,被脏腑利用化为浊液归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浊中之清上升,经脾气之转输上达于肺,再次参与水液代谢;浊中之浊变为尿液排出体外。由于脾气在水液的升降布散运动中发挥着枢转作用,使之上行下达,畅通无阻,从而维持了水液代谢平衡。若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从而形成痰湿体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凤火养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凤火养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驱蚊功能的复合纤维材料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光电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