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主动悬架与电动轮相结合的新型电动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8313.1 | 申请日: | 202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林;樊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G13/08;F16F9/53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悬架 动轮 相结合 新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轮相结合的新型电动轮系统,包括车轮、轮毂电机、制动器、车轴、MR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等。轮毂电机采用双转子内定子结构,左、右转子相对于定子对称布置,定子两侧构成均匀间隙。MR阻尼器工作腔内充满了磁流变液,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当活塞上缠绕的导线通电后,磁流变液的流动特性便在励磁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变化,阻尼通道两端的压力差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阻尼器的阻尼力大小可实时改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轮系统,该发明从电动轮系统一体化设计和改善车身振动的传递途径入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轮系统的设计方案。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高集成化等优点,但由于轮内安装轮毂电机,使得非簧载质量急剧增加,汽车行驶平顺性大大降低。另一个引起车身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动轮驱动结构的特点,电机力矩波动直接作用于车轮,可能引起悬架前后方向共振以及整个驱动系统的振动,而电机直接或间接通过减速机构与车轮固连,易受路面激励而产生较大振动,进一步加剧定子与转子间的磁隙波动,导致轮毂电机引起的振动激励进一步恶化。现有的电动轮大多是考虑路面激励对汽车行驶带来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到由于电动轮结构引起的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轮耦合的新型电动轮系统,以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电动轮系统,其中包括:
定子、转子、电机外壳,这三部分组成了轮毂电机。
电机外壳内密封填充的冷却用油。
电机轴与外壳之间有轴承支撑。
与所述电机外壳中的电机轴。
车轴与轮毂之间有轴承支撑。
制动器安装于车轴上。
使用螺栓连接,将悬架的上横臂、下横臂与制动盘相连。;
将MR阻尼器与弹簧安装在车轮内部,使结构紧凑。
轮毂与电机外壳用螺栓连接,在螺栓上增设橡胶衬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电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MR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1-轮胎,2-橡胶衬套,3-车轴,4-轮毂,5-外转子,6-内定子,7-电机外壳,8-制动器,9-上横臂,10-弹簧,11-下横臂,12-MR阻尼器,13-连接盘,14-联轴器,15-导线,16-缸盖,17-工作缸,18-电磁线圈,19-密封圈,20-下端吊环,21-橡胶衬套,22-储气室,23-浮动活塞,24-密封装置,25-活塞,26-磁流变液,27-活塞杆,28-上端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轮毂电机作为电动轮汽车的直接动力源,是核心部件。用于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机应具有更高要求,在结构上更为紧凑,电机尺寸要适于安装于轮内的有限空间;性能上要求具有较高的起动转矩,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而且尽可能要轻量化。
本发明使用的电机为轮毂盘式电机,结构为双转子内定子结构,电机转子5和定子6均安装在车轴3上,左、右转子相对于定子对称布置,定子两侧构成均匀间隙。由于结构对称且为双间隙结构,因此克服了单边磁拉力、减少了磁漏,增加了气隙面积和散热面积,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电机的能量密度。
定子电枢盘采用无槽无铁芯结构,直接由绕组注塑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