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狂犬病病毒灭活疫苗的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7375.0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刘佐兵;梁婧;徐晓;王玥;王玲;林弦;彭小欢;袁莎;苏永福;姜海天;李榆杨;刘翠丽;金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205 | 分类号: | A61K39/205;A61P31/14;C12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4302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狂犬病 病毒 疫苗 纯化 方法 | ||
1.一种灭活狂犬疫苗的生产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Vero细胞为病毒宿主接种并培养狂犬疫苗毒株,收获病毒浓缩液;
(2)病毒灭活;
(3)分子筛层析联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制备得纯化的灭活狂犬疫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1)将复苏后的单层Vero细胞以含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培养成均匀单层细胞;
2)将培养好的Vero细胞接种终末反应器,进行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
3)向上述步骤2)中培养完毕的Vero细胞中接种培养狂犬病病毒毒种;
4)病毒接种培养3天后开始收获病毒液,连续收集4~6天并合并病毒液后,浓缩病毒液获得病毒浓缩液,收获的病毒液总蛋白不超过10mg/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的参数为:
生物反应器的体积75L~300L;
培养参数为:温度36.5±1℃、pH 7.25±0.2、pO2 30.0~80.0%、灌流量1~5个反应器工作体积/24小时、培养96~120小时后细胞数应达到(4.0~10.0)×106cells/ml;
所述的接种狂犬病病毒毒种的参数为:
按0.01~0.1MOI接种狂犬病病毒毒种;
培养参数为:温度33~37℃、pH6.8~8.0、pO2 30.0~80.0%、灌流量为1~5个反应器工作体积/24小时;
所述的浓缩病毒液方法为:经0.2~0.45μm孔径滤芯澄清,再经300KD的膜包浓缩40~8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1)按1:4000比例加入β-丙内酯原液,置2~8℃灭活48~72小时;
2)随后37℃水解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首先进行分子筛层析,然后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筛层析技术参数为:
1)层析介质Sepharose 4Fast Flow,层析柱高度70~80cm;
2)平衡、洗脱缓冲液为pH 7.2~8.2的6~60mM PBS(50~500mM NaCl),优选的,平衡、洗脱缓冲液为pH7.4~7.9的12~50mM PBS(100~400mM NaCl);
3)平衡缓冲液用量为直至柱后流出液pH 7.2~8.2,优选的,平衡缓冲液用量为1.7~2.3个柱体积;
4)上样样品为步骤(2)获得的病毒灭活液,上样体积为3~8%柱体积;
5)上样、洗脱流速30~45cm/h,优选的,上样、洗脱流速为35~40cm/h;
6)使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处的吸收值,收集第一个洗脱峰,得到粗纯疫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参数为:
1)层析介质Q SepharoseTM XL,层析柱高度20~40cm;
2)平衡缓冲液为pH7.2~8.2的6~60mM PBS(50~500mM NaCl),洗脱缓冲液为pH 6.8~7.8的6~60mM PBS(50~1000mM NaCl),优选的,平衡缓冲液为pH7.4~7.9的12~50mMPBS(100~400mM NaCl),洗脱缓冲液为pH7.1~7.6的12~50mM PBS(300~800mM NaCl);
3)上样样品为层析后的粗纯疫苗,上样体积为15~40%柱体积;
4)上样、洗脱流速30~45cm/h,优选的,上样、洗脱流速35~40cm/h;
5)平衡缓冲液用量为8~12个柱体积;
6)使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处的吸收值,收集第一个洗脱峰,获得纯化的灭活疫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3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挠度小应变类结构随动法向加载实现方法
- 下一篇:防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