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粘度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3D打印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7020.1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怡;李蕾;衣惠君;徐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8 | 分类号: | C08L51/08;C08L1/04;C08F283/10;C08F222/14;C08F222/20;B33Y7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乔雪微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度 光敏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打印 制品 | ||
本发明涉及光固化3D打印用光敏树脂领域,公开了一种低粘度高精度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3D打印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低粘度高精度光敏树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环氧丙烯酸酯30‑40%,丙烯酸类活性稀释剂50‑70%,自由基光引发剂3‑5%,精度调节剂1‑3%,纳米纤维素1‑3%。本发明所述光敏树脂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固化速度快的特点,由其制备得到的3D打印制品尺寸精度高,适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制品的快速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光固化3D打印用光敏树脂,具体涉及一种低粘度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3D打印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其中光固化的3D打印技术由于层间结合力较强、打印制件各向异性率低且精度高、综合力学性能优良且性能可调节范围大,所以发展迅猛。
目前已有的技术手段包括SLA(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DLP (DigitalLight Processing)和CLIP(ContinuosLiqid Interface Production)等,使用的均为粘度较低的光敏树脂。在打印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光固化过程中部分分子间作用力变为了化学键,进而会产生固化收缩,导致打印精度变差;另一方面,由于固化时紫外光在树脂内存在散射、在底板处存在反射,进而会影响打印精度。
CN108102277A公开了一种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预聚体,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填料,其中填料为刚性聚硅氧烷,刚性聚硅氧烷笼型结构作为骨架或支撑,从而降低材料的体积收缩率,但是填料添加量大且树脂粘度较大,对于普通光固化3D打印来说成型困难。
因此,制备出低粘度且高精度的适用于3D打印的树脂是目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3D打印用树脂打印精度低、流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低粘度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3D打印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光敏树脂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固化速度快的特点,由其制备得到的3D打印制品尺寸精度高,适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制品的快速成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粘度光敏树脂,其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环氧丙烯酸酯30-40%,丙烯酸类活性稀释剂50-70%,自由基光引发剂3-5%,精度调节剂1-3%,纳米纤维素1-3%。
优选地,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环氧丙烯酸酯30-35%,丙烯酸类活性稀释剂60-65%,自由基光引发剂3-4%,精度调节剂1-2%,纳米纤维素1-2%。
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长度为50-200nm,长径比为10-20。
更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长度为100-200nm,长径比为15-20。
优选地,所述环氧丙烯酸酯选自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酚醛环氧丙烯酸酯、环氧化油丙烯酸酯和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环氧丙烯酸酯的数均分子量1300-1500;25℃时的粘度为 15000-55000cps。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类活性稀释剂选自1,6-已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 N-丙烯酰吗啉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自由基光引发剂选自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精度调节剂选自油红、亚甲基蓝、甲基橙和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所述低粘度光敏树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