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及内窥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5481.5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9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戴翠霞;杜奉献;孔瑞明;邱锐;高磊;葛坚坚;董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A61B1/012;A61B1/04;A61B5/00;A61B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模态 内窥镜 成像 系统 | ||
1.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入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在接受到电信号后经由信号线将信号传输至连接部,传输回的电信号进入电子内窥镜系统装置中,并经过图像处理后进显现;所述的插入部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端部、弯曲部和挠性管部,所述的前端部包括侧向列排布的用于与超声内窥成像装置通过信号线连接的超声波换能器,探头,用于与OCT成像观测装置通过光纤连接的光学聚焦模块,用于接收光学信号的摄像元件以及用于放置活检钳和其他治疗器械的处置器具通道;
操作部,用于对插入部的前端部进行供气、供水、负压吸引操作,对插入部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并控制处置器具通过处置器具通道输送至体腔;
连接部,用于将插入部与电子内窥镜系统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部为顶端硬质结构,多个超声换能器侧向列排布在硬质结构的前端部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聚焦模块为半球状聚焦球透镜,所述的半球状聚焦球透镜的水平底面上设有镀金反射膜,该水平底面与光纤的轴向呈45°角,所述的半球状聚焦球透镜除水平底面外的其他部分与多模光纤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部还包括照明窗以及用以将光传输到照明窗进行照明的单模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元件通过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经由信号线传输至电子内窥镜成像装置中后,通过图像处理装置进行显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部设于插入部的基端侧,所述的操作部包括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用于向插入部的前端部进行供气、供水的供气供水管,用于通过内窥镜内部吸去插入部的前端部多余的液体的负压吸引管,以及用于与操作部的处置器具通道连接的处置器具插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头包括用于保持位于前方视野照明的所述的照明窗,用于吸出多余的液体管的端部负压吸引装置窗,用于保持送水管的端部,并用于保持送气管的端部供水、供气窗,用于保持处置器具通道的端部的与处置器具插入口连通的处置器具通道窗,以及用于电子内窥镜装置的数据传输的摄像装置观察窗。
8.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模态内窥镜的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图像处理装置,分别与OCT成像观测装置、荧光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装置信号连接,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出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生成组织器官的多模态影像;
超声成像装置,与多模态内窥镜的超声换能器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超声控制信号,使所述超声换能器向待测样品组织发射超声波、并将返回的反馈超声波转换为超声反馈信号;
OCT成像观测装置,与半球形聚焦球透镜通过光纤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输出光信号,所述的光信号通过半球形聚焦球透镜到达待测样品组织,并接收采集的待测样品组织反馈的光信号;
荧光成像观测装置,利用波分复用器与OCT成像观测装置构成荧光成像系统,用于将光学相干成像样品臂光源和荧光激励光源整合到同一单模宽带光纤光路;
电子内窥镜系统装置,用于与多模态内窥镜的插入部连接,用于对插入部传输回的电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并显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采用双包层光纤耦合器收集发射的光,并采用半导体激光作为荧光成像的激发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模态内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CT成像观测装置采用高速VECSEL光源,所述的荧光成像系统采用半导体可调激光的680-750nm波段作为激发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4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具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变径的定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