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523.3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敏;涛雅;银志军;吕刚;白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8 | 分类号: | C21D8/08;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合金 hrb400e 钢筋 屈服 强度 不明显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控制轧制工艺控制钢筋贝氏体组织含量,以达到有效的解决钢筋屈服强度平台不明显的问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HRB400E是《钢筋混凝土用钢》GB/T1499.2-2018中规定的螺纹钢筋牌号,因标准成分范围较宽和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控制等不同,各个厂家生产的HRB400E抗震钢筋的成分、轧制控冷工艺各不相同,国内钢厂采用钒微合金化、铌微合金化、铬微合金化以及钛微合金化强化,但在很多厂家采用铌微合金强化的HRB400钢筋总会出现屈服强度平台不明显,需要增加Rp0.2进行检验,Rp0.2是规定非比例延伸率为0.2%时的延伸强度,由于需要上引伸计,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值得商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控制方法,主要从轧制控冷工艺和钢筋的化学成分上进行控制,使得钢筋最终的金相组织中贝氏体组织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轧制工艺控制钢筋贝氏体组织含量:
轧制过程中,对于规格为Φ28mm~Φ36mm的钢筋,轧后控冷水箱开启一台水1200转/min,Φ36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为820~830℃;Φ32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为810~820℃;Φ28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为800~810℃;
对于规格为Φ18mm~Φ25mm的钢筋,轧后控冷水箱开启一台水800转/min,Φ25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825~835℃;Φ20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810~820℃;Φ18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800~810℃;
对于Φ14mm~Φ16mm规格的钢筋轧后控冷水箱不开启,Φ14mm~Φ16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920~930℃。
进一步的,Φ36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为822~828℃;Φ32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为812~819℃;Φ28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为803~806℃。对于规格为Φ18mm~Φ25mm的钢筋,Φ25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826~832℃;Φ20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821~827℃,Φ18mm钢筋出控冷水箱温度816~818℃
进一步的,轧制之前还包括:
冶炼,转炉终点钢水中C含量不少于0.06wt%,P含量不超过0.03wt%;出钢温度为1620~1644℃;精炼;加入硅铁、硅锰、无烟煤和铝硅钛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脱氧合金化;出钢过程对钢包进行底吹氩操作;精炼过程中,加入硅铁、中碳锰铁和锻烧无烟煤中一种或多种进行成分微调;精炼后期根据成分要求加入钛铁合金或喂钛线;软吹时间大于10min。连铸,过热度设置为25~35℃,拉速为2.2~2.4m/min;
铸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100~1200℃,钢坯出炉温度1050~1150℃,开轧温度为970~1000℃,精轧入口温度为940~960℃,终轧温度为900~930℃。
进一步的,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22~0.25%,Si0.40~0.50%,Mn1.35~1.45%,Nb0.015~0.05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中的P≤0.045%,S≤0.0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轧制工艺控制钢筋贝氏体组织含量,能够有效的解决钢筋屈服强度平台不明显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