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70814.5 申请日: 2020-03-12
公开(公告)号: CN111184825B 公开(公告)日: 2022-01-25
发明(设计)人: 李佃贵 申请(专利权)人: 李佃贵
主分类号: A61K36/899 分类号: A61K36/899;A61P1/04;A61K35/646
代理公司: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代理人: 刘桂荣
地址: 050011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慢性 萎缩 胃炎 浊毒证 中药 方剂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它由下列原料组成:藿香12~15g、佩兰9~12g、茵陈9~12g、黄连9~12g、红曲6~9g、余甘子3~6g、枳实12~15g、香附12~15g、千里香6~9g、全蝎3~6g、白花蛇舌草12~15g、三七2~4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药物组成简单,服用便捷,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提高患者自愈能力,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伴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目前,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通常会选择服用西药来治疗,但是大部分用药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病痛,很难根治病患,复发率高,而且西药价格昂贵,长期服用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可由外感之邪内陷,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膏粱厚味,或嗜食烟酒,损伤脾胃助湿生热,湿久化生浊邪,酿生毒邪,浊毒为患;又可因情志不畅,或忧思郁怒,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木郁土壅,脾失健运,聚水生湿,日久变浊;同时,脾不升清,浊气不降,壅滞中焦,湿浊蕴久,酿生毒邪,浊毒并见,合而为患,损伤胃络。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生化乏源,胃失荣养,致运化失司,浊毒内蕴,损伤胃膜,渐而黏膜萎缩。其演变规律为:多由肝郁气滞,木旺克土,脾虚湿盛,继而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胃脉血分,最终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繁杂的病理改变。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李佃贵国医大师的浊毒证理论认为浊毒内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浊毒内蕴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证型,因此采用化浊解毒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药物组成简单,服用便捷,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提高患者自愈能力,效果显著。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组成:藿香12~15g、佩兰9~12g、茵陈9~12g、黄连9~12g、红曲6~9g、余甘子3~6g、枳实12~15g、香附12~15g、千里香6~9g、全蝎3~6g、白花蛇舌草12~15g、三七2~4g。

优选的,所述药材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藿香15g、佩兰12g、茵陈12g、黄连9g、红曲6g、余甘子3g、枳实12g、香附12g、千里香6g、全蝎3g、白花蛇舌草15g、三七2g。

优选的,本发明的中药制备和服用方法为:取原料的各组分,第一煎加水400mL,浸泡1h,煎30min,取汁200mL;第二煎加水400mL,煎20min,取汁200mL。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2次空腹服,每日1剂。服用疗程为2~3个疗程(1个疗程为3个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藿香可抑制肠管痉挛性收缩及内脏绞痛,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佩兰生物总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可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茵陈煎剂、热水提取物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红曲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红曲霉衍生物还有很强抗氧化兼抗癌作用;余甘子含有丰富的丙种维生素;枳实对胃肠道运动有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香附提取物有镇痛抗菌,止呕、安神等作用;千里香有麻醉镇痛的作用;全蝎有效抗癌成分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三七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佃贵,未经李佃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