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9409.1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向军;李建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铂驰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均温板 及其 制造 工艺 | ||
1.一种超薄均温板,包括盖板(1)、底板(3)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多孔毛细结构(2),所述盖板(1)内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支持柱(103),所述底板(3)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支持柱(103)相对应的扣合部(303);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1)的一侧端部固设有第一凸出部(101),所述第一凸出部(101)的内壁开设第一凹槽(102);所述底板(3)的一侧端部固设有第二凸出部(301),所述第二凸出部(301)的内壁开设第二凹槽(302),所述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302)之间贯穿并焊接抽真空管/注液管(4);
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为异性多孔毛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呈“米”字型,或是在发热器件上方的多孔毛细结构布满,在非发热器件区域伸出局部的多孔毛细结构,呈发散状,空白出该区域的5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可采用线径为0.02~0.05mm的金属丝或合成纤维编织而得,也可采用≦40um金属粉颗粒烧结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柱(103)径向长度为0.2~1mm,所述支持柱(103)可为圆柱、圆筒、多边形柱或条形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为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或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厚度0.03~0.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为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或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厚度0.03~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管/注液管(4)是外直径为D1.5mm~3mm的管材,采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制成。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盖板(1)、底板(3)和多孔毛细结构(2)的制作;
S2.多孔毛细结构(2)和底板(3)的接触:如果多孔毛细结构采用编织丝网或者合成纤维,则多孔毛细结构与底板采用电阻焊或者是烧结的方式进行接触;如果多孔毛细结构采用小于等于40μm以内金属粉末,则将金属粉末采用酒精或者水与一定的粘结剂混合,然后将混合粉末涂到底板的一个内凹表面的特定区域上进行进炉高温烧结;
S3.底板(3)与盖板(2)四周相互贴合并焊接,采用钎焊、激光焊接、电阻焊或氩弧焊等焊接方法;
S4.焊接真空管/注液管(4):将焊接真空管/注液管(4)放置到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302)形成的槽孔内,然后采用钎焊或者是电阻焊接的办法将两者焊接在一起;
S5.注入工作流体:通过真空管/注液管(4),向盖板(1)与底板(3)形成的密封腔体注入一定量的工作流体,其注入量根据产品尺寸不同而不同;
S6.抽真空:通过真空管/注液管(4)连接真空泵,用真空泵将产品内的不凝性气体尽可能排除;
S7.产品封口:当产品抽空达到一定值后,将第一凸出部(101)、第二凸出部(301)以及其中的真空管/注液管(4)全部剪断并且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铂驰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铂驰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4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