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涤纶纤维静电植绒绒毛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9107.4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贰发毛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188 | 分类号: | D06M13/188;D06M11/13;D06M11/56;D06M11/57;D06M13/368;D06M15/647;D06M13/50;D06P3/52;D01G1/04;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涤纶 纤维 静电 绒毛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静电植绒绒毛的制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性涤纶纤维静电植绒绒毛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2),切割;(3),精除油:加入水、除油剂以及纯碱,清洗;(4),染色:加入染料染色,并水洗;(5),电着处理:加入柔软剂、硫酸铝、硫酸锆、氯化氨、醋酸钠、保湿剂,反应后,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液体;(6),烘干;其中,加入的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短纤维100份;水100‑200份;除油剂5‑10份;纯碱6‑10份;柔软剂4‑10份;硫酸铝3‑6份;硫酸锆1‑3份;氯化氨1‑2份;醋酸钠0.5‑1份;保湿剂0.1‑0.3份。本发明具有提高绒毛的飞升性,使得绒毛的植绒密度提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植绒绒毛的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性涤纶纤维静电植绒绒毛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涤纶一般指的是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但是聚酯纤维透气性差,容易起球,因此,现代工艺中通常会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逐步改良这些缺点。
现有的涤纶化学改性方法一般是通过在涤纶的大分子链中引入不对称的第三单体或极性基团,从而增加涤纶分子结构中的非结晶部分,进而提高这一部分的分子活动性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改性涤纶的材料太干,含油量较高,从而使得改性涤纶的切割难度会比较大,难以有效地保证改性涤纶的切割长度的整齐度,进而还容易使得改性涤纶绒毛的飞升性造成影响,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涤纶纤维静电植绒绒毛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改性涤纶纤维静电植绒绒毛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处理:清洗改性涤纶长纤,并除油、沥干;
步骤(2),切割:将步骤(1)经预处理后的改性涤纶长纤切割成长度为0.75-1mm的短纤维;
步骤(3),精除油:往步骤(2)切割得到的短纤维中加入水、除油剂以及纯碱,并升高温度至90℃-100℃,反应10min-20min后,将水、除油剂以及纯碱的混合物排出,得到预处理纤维;
步骤(4),染色:往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纤维中加入染料染色,并升高温度至90℃-100℃,反应30min-60min,排出染料,并加入水进行水洗,最后,将水排出,得到染色短纤维;
步骤(5),电着处理:往步骤(4)得到的染色短纤维加入至反应容器中,并升高反应容器的温度至50℃-70℃,然后往反应容器中加入柔软剂、硫酸铝、硫酸锆、氯化氨、醋酸钠、保湿剂,待全部物质加入后,保持50℃-70℃的反应温度反应15min-20min,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液体,得到半成品;
步骤(6),烘干,将步骤(5)得到的半成品进行脱水烘干处理,即得改性涤纶纤维静电植绒绒毛;
其中,步骤(3)中加入的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短纤维100份;
水100-200份;
除油剂5-10份;
纯碱6-10份;
步骤(5)中加入的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柔软剂4-10份;
硫酸铝3-6份;
硫酸锆1-3份;
氯化氨1-2份;
醋酸钠0.5-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贰发毛绒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德贰发毛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农机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产品中类胡萝卜素的高通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