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磁能电池以及电池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7522.6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1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童善方;童立浩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源创普贝特尔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08 | 分类号: | H02N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能 电池 以及 电池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磁能电池以及电池组,电池组由至少两个强磁能电池依次串联构成;强磁能电池包括:硅晶片基板;连接底层,贴覆于硅晶片基板的上表面;电池单体,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布置于连接底层上,电池单体包括极性相反的两磁性层、以及被夹紧于两磁性层之间的电介质层;连接顶层,与连接底层相对设置,第一磁性层的上表面紧贴于连接顶层的下表面而第二磁性层的下表面紧贴于连接底层的上表面;并且,于两磁性层之间构成磁场,电介质层在磁场作用下被极化。其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电介质中产生电介质电流增大现象,而全部的电池单体相当于并联于连接底层和连接顶层之间,能够同步的充放电,使得强磁能电池整体电容量增大,且充放电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能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磁能电池以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用领域中对高储能和快速充放电设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在手机、电动车等高科技产品中。同时,随着例如单层二维石墨烯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储能设备的容量快速提升,但目前的储能设备中,采用的组成结构仍是较为常规的,通常是将新材料由两金属片夹持而构成物理性的储能设备,或者更常规的化学材质作为电介质,其充放电效率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电池整体电容量较大且充放电效率较高的强磁能电池,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强磁能电池,包括:
硅晶片基板;
连接底层,贴覆于硅晶片基板的上表面;
电池单体,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布置于连接底层上,每一电池单体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以及被夹紧于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之间的电介质层;
连接顶层,与连接底层相对设置,且每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磁性层的上表面紧贴于连接顶层的下表面而第二磁性层的下表面紧贴于连接底层的上表面;
并且,于两磁性层之间构成磁场,电介质层在磁场作用下被极化。
较佳的,连接顶层和连接底层均为金属石墨贴,并由连接顶层和连接底层分别构成每一电池单体的正负极。
较佳的,电介质层为单层二维石墨烯。
较佳的,硅晶片基板的下表面还贴覆有镍片。
较佳的,电池单体的数量为60块,且阵列布置成六行十列。
较佳的,每一电池单体的长度为5mm,宽度为3mm,厚度为2mm。
较佳的,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均为薄层结构,其厚度均为0.5mm。
较佳的,连接顶层、第一磁性层、电介质层、第二磁性层、连接底层、硅晶片基板、镍片共同压制而成强磁能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由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强磁能电池依次串联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强磁能电池包括硅晶片基板、连接底层、多个电池单体、连接顶层,且电介质层在磁场作用下被极化,能够使得电介质中产生电介质电流增大现象,而全部的电池单体相当于并联于连接底层和连接顶层之间,能够同步的充放电,且各处电压相同,故整体的电池容量因电流增大而增大,使得强磁能电池整体电容量增大,且充放电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强磁能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强磁能电池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强磁能电池卸下连接顶层后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源创普贝特尔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源创普贝特尔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敷设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