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外泌体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7447.3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7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文震;孙旭辉;谢凌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Q60/30 | 分类号: | G01Q60/30;G01Q60/32;G01Q60/38;C12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白莉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体检 | ||
1.一种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检测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所述外泌体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生物传感器上滴入含外泌体的第二待测溶液,并孵育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其作为第二待测样品;
利用探针显微镜检测所述第二待测样品和所述探针显微镜的探针之间的接触电势差VCPD;
按照以下线性方程获得所述外泌体的浓度Cex,Cex=(VCPD-326.974)/0.101,其中,Cex为范围在20-1000/μL中任一值;
所述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硅基底,并所述硅基底上形成金膜;
在所述金膜上构建三维DNA纳米结构层,所述金膜和所述三维DNA纳米结构层一起作为第一接触层;
提供一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并在所述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上形成导电膜,所述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作为第二接触层;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层和所述第二接触层能够周期性地接触和分离,且在周期性地接触和分离过程在所述第一接触层和所述第二接触层之间形成电势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金膜上构建三维DNA纳米结构层,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多种单链DNA探针;
将所述多种单链DNA探针中的每条单链DNA分别溶解在含有氯化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从而获得含单链DNA的混合液;
将多种所述含单链DNA的混合液混合在一起,并进行加热,从而获得三维DNA纳米结构层的前驱体溶液;
将所述前驱体溶液施加在所述金膜上,从而在所述金膜上构建形成三维DNA纳米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的浓度为范围在0.1-0.3mol/l中任一值;
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范围在5-15mmol/l中任一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种所述含单链DNA的混合液混合在一起,并进行加热的步骤中,加热温度为范围在80-110℃中任一值,加热时间为范围在1-10min中任一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金膜和所述导电膜上分别引出导线以与外电路电连接,从而实现向所述外电路上的灯源进行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显微镜选择为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
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使用带有Ti/Pt涂层硅尖端的Cypher S原子力显微镜;
在测量所述第二待测样品和所述探针之间的接触电势差VCPD时,是在室温和大气压下,在距所述第二待测样品50nm处,以0.3Hz的速度进行扫描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的最低检测限为3/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4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