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4511.2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费倩;牟忠德;张彬;尹丽;江宁;何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胶体 晶体 多元 可视化 病理 切片 检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胶体晶体微球与抗体偶联;2)将偶联抗体的微球分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微球磷酸盐混合液,之后将病理切片浸泡其中,待检测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孵育后,取出病理切片冲洗去掉多余的微球;3)将冲洗后的切片晾干,肉眼观察微球在病理切片上的分布情况。这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具有快速实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一张病理切片完成多元化检测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属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0年的新增肿瘤病例超过12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达到760万,癌症已经成为青壮年人类的首位死因。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多种药物已应用于肿瘤治疗。但上述治疗方式存在着术后复发、多种并发症、治疗价格昂贵等多种问题。目前对肿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仍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避免多种由癌症导致的死亡。但目前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常为单个肿瘤标记物,存在着灵敏度或特异性低,假阳性率或假阴性率高等问题,单个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可导致过度诊断或漏诊。因此,开发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在肿瘤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多元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生物分子的固定识别以及基于流动载体的荧光染料编码识别。前者主要通过微阵列生物芯片将不同编码的生物分子置于相互隔离的多孔板中,或固定在玻璃基片上,利用基片的二维坐标进行编码。相对于其广泛且高效的检测能力,其检测速度受到靶分子的扩散速度的限制,大大减慢了探针与检测靶分子的反应速度,通常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后者能够完成高通量的快速检测,能够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灵敏度并降低检测所需样品量。但荧光染料存在着提纯困难、价格昂贵、分子不稳定以及荧光之间互相干扰等问题,常常由于荧光萃灭导致检测结果的假阴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解决了基于固定微阵列和流动载体多元检测方法的检测时间过长和荧光染料萃灭导致假阴性的缺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胶体晶体微球与抗体偶联:将纳米粒子通过微流控技术制备得到带有颜色的微球,然后将抗体分子偶联在带有颜色的微球的表面,再封闭微球表面多余位点,得到偶联抗体的微球;
2)将偶联抗体的微球分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之后将病理切片浸泡其中,待检测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孵育后,取出病理切片冲洗去掉多余的微球;
3)将冲洗后的切片晾干,肉眼观察检测目标在病理切片上的分布情况,更细微的分布在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出微球颜色的部位即代表此处发生了待检测抗原与对应抗体分子的抗体-抗原结合反应,确定病理切片带有的抗原类型。
其中:
步骤1)所述的纳米粒子是指实心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或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步骤1)所述的三种纳米粒子的直径为100~300nm,所述的带有颜色的微球的直径为10~60μm。
所述的将抗体分子偶联在带有颜色的微球表面,抗体分子的种类与微球的颜色一一对应,即不同种类的抗体分子与不同颜色的微球进行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未经江苏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节OLED拼接屏亮度的显示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机控制芯片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