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4511.2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费倩;牟忠德;张彬;尹丽;江宁;何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胶体 晶体 多元 可视化 病理 切片 检查 方法 | ||
1.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胶体晶体微球与抗体偶联:将纳米粒子通过微流控技术制备得到带有颜色的微球,然后将抗体分子偶联在带有颜色的微球的表面,再封闭微球表面多余位点,得到偶联抗体的微球;
2)将偶联抗体的微球分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微球磷酸盐混合液,之后将病理切片浸泡其中,待检测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孵育后,取出病理切片冲洗去掉多余的微球;
3)将冲洗后的切片晾干,肉眼观察微球在病理切片上的分布情况,更细微的分布在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出微球颜色的部位即代表此处发生了待检测抗原与对应抗体分子的抗体-抗原结合反应,从而确定病理切片带有的抗原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纳米粒子是指实心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或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纳米粒子的直径为100~300nm,所述的带有颜色的微球的直径为10~6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抗体分子偶联在带有颜色的微球表面,抗体分子的种类与微球的颜色一一对应,即不同种类的抗体分子与不同颜色的微球进行偶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将抗体分子偶联在带有颜色的微球的表面,再封闭微球表面多余位点,是指通过化学偶联方法将抗体分子与微球表面的纳米粒子偶联,之后经磷酸盐缓冲液清洗后用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多余位点,具体如下:将带有颜色的微球依次浸泡在3~5wt%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酒精溶液中3~6h、3~5wt%的戊二醛水溶液中2~5h,然后经磷酸盐吐温20缓冲液冲洗多次以去除多余戊二醛,然后将微球浸泡在100~200μg/ml抗体磷酸盐缓冲液中,2~4℃条件下中过夜,最后将微球用0.8~1wt%的牛血清白蛋白封阻,再用磷酸盐缓冲液去除多余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得到偶联抗体的微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制备得到的偶联抗体的微球应分散在温度为2~6℃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备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偶联抗体的微球分散于磷酸盐缓冲液得到微球磷酸盐混合液中,偶联抗体的微球的颜色相同或者不同,磷酸盐缓冲液的温度为2~6℃、pH为7.2~7.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待检测目标进行特异性结合、孵育后,取出病理切片冲洗去掉多余的微球,是指在温度为36~38℃条件下孵育30~60min,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切片2~3次,洗掉多余的微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检测目标为生物分子,包括小分子化合物、激素、酶、抗原抗体、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肿瘤标志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晶体微球的多元可视化病理切片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将冲洗后的切片晾干是指在室温下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未经江苏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5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节OLED拼接屏亮度的显示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机控制芯片封装方法